帷幕落下,舞臺劇正式結束。觀眾們甚至愣了愣,然后才響起如雷般的掌聲。事實上觀眾們在觀看時,嘴上雖然不說,但心里也都是有些緊張。不會真的就這么打贏魔王了吧?不會吧?這樣好嗎?或者說,已經到了打破設定的時候了嗎?
當廚師長最終倒下,而魔王呆立不動,旁白一通完成之后,眾人這才仿佛松了口氣。這種情感是復雜的,而且每個人也不盡相同。有的人本身對魔王這個角色十分喜歡,進來看《魔王無敵》就是來看魔王虐人的。有的人早已厭倦了重復的劇情,期待真正出現某些突破。
觀眾千千萬萬,想法千千萬萬,而春節又是一個合家歡樂的節日,進來劇院的人又是看完春晚之后隨機進來的。在這種情況下,要把握改變尺度其實很不容易,但無疑凱文做到了。
既沒有按照原劇本那種陰暗的路數去演,也沒有夸張到直接打贏魔王,把魔王逼到最后一刻,然后坦然死去。較高水平的戰斗,華麗的特效,足以彌補劇情上的邏輯缺陷。甚至于有些觀眾在事后,自行腦補出更加深刻的劇情。
也許廚師長是可以打贏魔王的,但是如果打贏魔王,那么廚師長就成為無敵的角色,那么在時間長河中,他也終究會成為魔王。他顯然也看到了這一點,但他是正義的人,無論如何都不愿意成為魔王,所以在那最后的一瞬間,他選擇了敗北。
依據是在廚師長和魔王動手之前,兩人有過一段關于這個的討論,當時廚師長并未否認自己可能也會變成魔王,他也僅僅只能保持此刻的自己的意志而已,并認為未來不確定。但在最終滾筒劍對決中,也許他頓悟了什么,也許他明白自己終將成為魔王,不過時間長短而已。
如果這個世界一定會有一個魔王存在的話,那還是讓魔王來繼續當魔王吧。而他則選擇正義,即展示了足夠的實力,讓魔王明白世界上足以出現和他匹敵的強者的可能性,也適時結束自己的生命,成為永恒的正義。而最后魔王之所以發呆這么長時間,就是因為他其實發現自己可能才是輸的一方。
對于這種解讀方式,凱文也十分驚訝,他也沒考慮這么多。而且認真思考的話,也有不少漏洞。
然而這些解讀對于喜歡廚師長的人來說,卻如獲至寶,廚師長的形象有拔高一份。紛紛信服,并且對導演稱贊有佳。但也引來不少反對意見。
有人反對表示,既然廚師長如此強大,他完全可以不用死,難道世界上就不可以有兩個魔王嗎?
不過信服者依然可以找出理由反駁:廚師長真正頓悟的時候,已經是滾筒劍對波的時候,這時候已經沒辦法了,兩個人中只能活一個。手一松,一個就死了。
一個好的藝術作品總會有多種解讀方式,而且每一種解讀方式都能讓不少人信服,甚至有人會熱衷于挖掘其中隱藏的解讀方式,有些甚至連作者都沒想到。由此引發的討論,思想的碰撞,這本身就是藝術的魅力。
春節剛過的幾天,全國網絡上討論的除了春晚之外,這個舞臺劇也被廣泛熱議。要知道那天進劇院的人全國各地都有,平民貴族也全都隨機,每個人回去再吹一波,擴散的也著實不小。
但遺憾的是,舞臺劇終究是一次性的,沒法調出來再看一遍。每個人吹的版本也略有不同,幾次過后導致亂七八糟。最終隨著熱度的下降,也歸于平靜。
凱文自那天演完之后,就回到了學校。沒有去追究他們導演是誰,主演是誰等等,他們也沒追究凱文。大家都沒有拿下面具,雖然多少能猜到一些,但沒有確鑿證據,誰也沒把誰怎么樣。
凱文突然覺得這樣也許也好,這不是什么sharen放火的事,這種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完全用正義凜然的方式,把人全揪出來,不見得是好事。屆時可能牽連很大,而且學校名譽受損。另一方面,想要徹底根除這種組織,也不太現實。
而刺客們,自那天演完之后,他們就消失的無影無蹤。凱文也不知道他們是誰,他們長什么樣子,不過偶爾能從他們的評論中得知,那天他們過得很愉悅。雖然他們只是在幕后做特效、音效等等,但依然已經十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