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罕王的隊伍像一群迷途的羔羊,在山西腹地的雨幕里跌跌撞撞。士兵們早已分不清方向,馬蹄深陷在泥濘里,每一步都要費盡全力拔出,連最熟悉地形的向導都皺著眉,手里的羊皮地圖被雨水泡得發漲,字跡模糊得像一團墨漬。“王爺,咱們……好像又繞回昨天的山坳了。”向導的聲音帶著哭腔,指著路邊一棵被雷劈斷的老槐樹——樹干上還留著他們昨夜刻下的記號。
賽罕王勒住馬,望著那棵焦黑的老槐樹,突然生出一股砸了馬鞭的沖動。可沒等他發作,天空就像被捅破了的水缸,瓢潑大雨傾盆而下。豆大的雨點砸在頭盔上,發出“噼啪”的脆響,視線瞬間被白茫茫的雨霧切斷,連十步外的同伴都只剩個模糊的影子。
這場暴雨連下了三天三夜。黃河的支流在雨水沖刷下暴漲,渾濁的黃水漫過堤岸,像脫韁的野獸般吞噬著兩岸的土地。賽罕王的軍營本就扎在離河岸不遠的低洼處,一夜之間就變成了澤國——積水漫過膝蓋,帳篷被沖得東倒西歪,戰馬在水里焦躁地刨蹄,嘶鳴聲被雨聲吞沒。
“快牽馬上山!”賽罕王嘶吼著,率先跳下馬背,蹚著齊腰深的水往高處走。泥水冰冷刺骨,腳下的淤泥像無數只手,拼命拉扯著他們的腳踝。有個千夫長騎著匹白馬,試圖沖在前面開路,卻不慎踏入被淹沒的河道漩渦,只聽一聲驚呼,連人帶馬就被卷進渾濁的黃水里,轉瞬便沒了蹤影,只有一副馬鐙浮在水面上,打著旋兒漂遠。
不遠處,五六個士兵手拉手組成人墻,想互相攙扶著前進,可沒走幾步,腳下的淤泥突然塌陷,幾人驚呼著一起沉了下去,只有一只手在水面上徒勞地抓了抓,很快就被渾濁的泥水徹底吞沒。
賽罕王終于帶著殘余的士兵爬上了附近的山頭,回頭望去,營地所在的洼地已成一片汪洋,渾濁的黃水里漂浮著帳篷碎片、兵器和戰馬的尸體。他癱坐在濕滑的巖石上,雨水順著頭盔的邊緣流下,在下巴上匯成細流,混著不知是雨水還是淚水的液體,滴落在沾滿泥漿的甲胄上。
“大哥簡直就是個做夢的王!”賽罕王忍不住低吼,聲音里滿是壓抑的憤怒,“他在北岸舒舒服服地待著,一句輕飄飄的‘襲擾糧道’,就要我們在這鬼地方送命!這根本不是打仗,是送死!”
身邊的副將低著頭,不敢接話。他們都知道,賽罕王說的是實話——從出發那天起,這支隊伍就像被命運詛咒了一樣,先是被鐵砂米折騰得半死,如今又遭逢洪水,剩下的士兵不足四千人,個個面黃肌瘦,連握刀的力氣都快沒了。
抱怨歸抱怨,路還得繼續走。賽罕王抹了把臉,掙扎著站起來,清點人數后,帶著隊伍鉆進了山間的密林。可兩天后,當他們撥開最后一片灌木叢時,所有人都僵住了——眼前赫然是奔騰的黃河,渾濁的河水拍打著岸邊的巖石,濺起的水花打在他們臉上,冰冷刺骨。
“繞……繞回來了?”有個士兵喃喃自語,手里的彎刀“哐當”一聲掉在地上。這聲脆響像個信號,崩潰的情緒瞬間在隊伍里蔓延開來。有人癱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有人拔出刀對著天空亂砍,還有人直接跪倒在泥地里,對著黃河的方向磕頭,嘴里念叨著“長生天保佑”。
山對面的高坡上,張輔正用望遠鏡觀察著這一切。老將軍花白的胡須在風中飄動,臉上卻露出了難得的笑容,他拍著副將的肩膀道:“此乃天意助我。”
望遠鏡里,瓦剌人的隊伍像一群喪家之犬,在黃河岸邊漫無目的地徘徊,曾經的彪悍蕩然無存,只剩下麻木和絕望。明軍的士兵們趴在山坡的草叢里,看著這副景象,個個摩拳擦掌,只等老將軍一聲令下,就能沖下去將他們一網打盡。
“再等等。”張輔放下望遠鏡,目光深邃,“他們的骨頭還沒徹底散架,再磨一磨。”他知道,對付這種已經瀕臨崩潰的敵人,不需要急著動手——饑餓、絕望和迷失方向,會比刀槍更有效。只要再等一等,等到他們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等到最后一絲斗志被消磨殆盡,那時再出手,才能不費吹灰之力。
山風卷著雨絲掠過山坡,明軍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張輔望著黃河岸邊那片混亂的身影,緩緩拔出腰間的佩劍。劍身在雨霧中閃著冷光,像在預告一場即將到來的終結。而瓦剌人對此一無所知,他們還在黃河岸邊掙扎,卻不知自己早已成了甕中之鱉,只待最后一刻的收網。
洪熙十二年九月下旬的黃河岸邊,濁浪拍打著礁石,發出沉悶的轟鳴。賽罕王站在崖邊,望著暴漲的河水——那黃水裹挾著泥沙與浮尸,奔涌得比任何時候都要湍急,像一條憤怒的黃龍,徹底斷絕了北歸的念想。連日來的饑餓、疾病與絕望終于壓垮了他,這位瓦剌王爺猛地跪倒在地,對著北岸的方向嚎啕大哭:“也先!你害死我們了!”
他連“大汗”的尊稱都拋了,直呼其名的咒罵里滿是血淚。身后的瓦剌士卒們早已沒了章法,有人癱坐在泥地里發呆,有人對著河水磕頭,還有人互相撕扯著搶奪最后一點干糧,隊伍徹底成了一盤散沙。活下去——這個最簡單的念頭,此刻成了所有人唯一的執念。
山頭上的張輔將這一切盡收眼底,他緩緩舉起令旗,向下一揮:“圍起來。”
早已埋伏在四周的明軍如潮水般涌出,盾牌手結成密不透風的人墻,長矛手的槍尖在雨霧中閃著寒光,將瓦剌人的退路徹底封死。但張輔沒有下令進攻,只是讓士兵們列陣對峙,戰鼓敲得緩慢而沉重,每一聲都像砸在瓦剌人的心坎上。
這種“圍而不攻”的威懾,比刀槍更讓人膽寒。瓦剌士兵們看著周圍密不透風的明軍方陣,看著那些面無表情的明軍士卒,終于徹底崩潰。先是一小隊士兵扔掉了彎刀,高舉雙手走出隊列;緊接著,越來越多的人效仿,整隊整隊的瓦剌人放下武器,跪在泥地里投降,連曾經兇悍的百夫長們都垂著頭,不敢看明軍的眼睛。
賽罕王望著這一幕,突然凄然一笑。他想起祖輩流傳的故事,想起大元齊王王保保曾獨木渡黃河脫險,可他不是王保保,身邊沒有渡船,沒有援軍,只有一群餓得站不穩的殘兵。
“昔大元齊王曾獨木渡黃河擺脫明軍,可我不是王保保,我又有什么辦法能夠渡河呢?”他癱坐在地上,哭聲嘶啞,這番話被遠處的明軍斥候一字不落地記下,后來收錄于《塞上聞見錄》。
哭夠了,賽罕王掙扎著站起來,解下腰間的狼頭令牌,扔在地上:“都降了吧。”
隨著他這句話,最后一絲抵抗的火苗也熄滅了。剩余的瓦剌人全部放下武器,密密麻麻地跪在泥地里,像一片被雨水打蔫的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