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笑聲中,雙眼血紅的李臣典一馬當先,親自率領余下的突擊隊沖向內外城門一起洞開的朝陽門。后方督戰的曾國荃也是一蹦三尺高,一把揪住了張之洞的脖子搖晃,興奮大吼道:“孝達!我們得手了!得手了!朝陽門被我們炸開了!”
“恭喜九帥……,救命……,我快……快,……不行了。”
如果不是旁邊的親兵及時提醒阻攔,狗頭軍師張之洞的脖子都差點被曾國荃活生生掐斷,而放開了本應該罪有應得的張之洞后,曾國荃馬上命令朱洪章率領兩千步兵上前,協助李臣典殺進城內打巷戰,守住進城通道和部分城內陣地,又安排了幾千輔兵擔任率領的后軍還算冷靜,堅決執行了曾國荃的命令,進城后優先保護進城通道,建立陣地保護城內空間。雖然朱洪章很快又無比郁悶的發現,不管是城上還是城下,都已經沒有一個敢還手反抗的清軍士兵,卻還是十分謹慎的堅守陣地,沒急著放任士兵去sharen搶劫。
滿清朝廷還有機會,即便守不住滿城,也還有紫禁城和宮城可守,同時僧王爺職守的外城也完好無缺,至不濟還可以退回外城堅守,等待官文的援軍到來。可十分遺憾的是,在這個至關重要的關鍵時刻,京城清軍的指揮權,卻偏偏是在根本不懂軍事的鬼子六、惠老王爺和醇王爺手里,在咱們最喜歡攬權自大的僧王爺手里…………
…………
事實上,鬼子六不是沒有考慮繼續堅守紫禁城等待援軍,也一直帶著驍騎營、護軍營和前鋒營這三支禁軍守衛紫禁城,還在收到了朝陽門破的消息后,第一時間派人與在宗人府里指揮全盤的惠老王爺和醇王爺取得了聯系,詢問他們能否收攏軍隊到紫禁城繼續作戰,與吳軍死戰到底。
都不懂軍事,鬼子六當然給惠老王爺和醇王爺出了一個大難題,無所適從之下,惠老王爺倒是一度建議鬼子六去咨詢僧格林沁僧王爺的意見,然而旁邊的醇王爺卻跺腳說道:“五叔,都什么時候了,還浪費時間做什么?官制臺已經被韋俊逆賊害了,我們已經沒有援軍可以指望了,去守紫禁城還有什么用?難道紫禁城比滿城更堅固?”
“那你的意思是?”惠老王爺試探著問道:“趕緊撤?”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醇王爺斬釘截鐵的回答道:“我覺得應該撤往南城,去和僧王爺的軍隊會師一處,把兵力集中在一起,這樣才可以確保萬無一失!”
惠老王爺一聽覺得有理,趕緊把撤往外城的建議告訴給鬼子六,同時趕緊命令手里還能指揮的軍隊向宣武門集結,以便轉移到南城與僧王爺的軍隊會師一處。
得知惠老王爺和醇王爺的答復后,鬼子六的心情自然更加復雜猶豫,有心想保命為上逃往外城,又覺得就這么放棄堆放著無數奇珍異寶的紫禁城和宮城實在可惜,死活下不定這個決心。好在旁邊的密友寶鋆及時出了一個好主意,說道:“王爺,為什么不去問一問僧王爺的主意?他雖然愛吹牛又喜歡目中無人,但是在戰場上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也是我們大清朝廷目前最懂軍務的人,他的主意怎么都比惠老王爺和醇王爺正確!”
覺得寶鋆的話有理,鬼子六也沒遲疑,趕緊又派人直奔南城去和僧王爺聯系,把決定大清朝廷命運前途的關鍵選擇交給了僧王爺決定……
皮球被踢到僧王爺面前時,滿城的東部早已經是一片通紅,槍炮聲、喊殺聲和喧嘩聲十里可聞,而咱們的僧王爺也已經通過仔細審問,發現了官文派來的倒霉使者似乎不象是吳軍奸細改扮,一度有些想要建議鬼子六率領滿城守軍死守紫禁城到底,自己死守南城牽制吳軍,等待又有可能到來的官文援軍。
但僧王爺還有一層顧慮,就是擔心全力退守紫禁城后,吳軍控制了滿城并包圍紫禁城后,如果官文的援軍不能迅速攻破滿城殺進城里救援怎么辦?
“官文到底有沒有把握迅速攻破滿城?紫禁城里可沒有多少糧食,堅持不了多久啊?還有,官文如果不能及時趕到,吳賊又搶先攻破了紫禁城怎么辦?滿城里那些步軍營、巡捕營和前鋒營什么的,可都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不可能擋得住吳逆賊軍多久啊?”
說實話,僧王爺這個念頭雖然有些五十步笑百步,但絕對不是沒道理——在戰場上摸打滾爬多年的僧王爺,可還是很清楚新兵和老兵之間的戰斗力差距的。而顧慮到了這點之后,僧王爺又考慮了更深更關鍵的一點,“如果本王建議恭王爺和惠老王爺留在紫禁城里堅守,官文真的帶著援軍來了怎么辦?”
“到時候,就算恭王爺和惠老王爺他們還活在紫禁城里,南城戰場上也是手握重兵的官文說了算,本王豈不是又得象當年和勝保共事一樣,向一個異姓奴才俯首稱臣,那樣的鳥氣本王還沒受夠?”
“恭王爺和醇王爺都不懂軍事,惠老王爺對我言聽計從后,京城守軍在南城會師一處后,肯定是本王當頭,官文即便來了,本王也有和他分庭抗禮的本錢!”
生出了這個念頭,僧王爺也飛快拿定了主意,向鬼子六的信使吩咐道:“去回稟恭王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先把軍隊撤回南城重整旗鼓才是上策,困守紫禁城只是死路一條!”
這里也得為僧王爺喊一聲冤,其實就算他沒有這些自私念頭,京城清軍也注定要自行放棄滿城了——因為鬼子六的信使還沒回到滿城,膽怯到了極點的惠老王爺和醇王爺就已經自行打開了正陽門,帶著還能指揮的軍隊連滾帶爬的沖進了南城。
再接著,也沒等僧王爺的建議送到鬼子六面前,得知惠老王爺和醇王爺已經逃往南城后,又得知吳軍已經殺到紫禁城的東華門附近后,同樣貪生怕死的鬼子六就自行下定了決心,“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撤,去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