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菲招收夫子和學生的消息在京城都傳播起來,也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熱議的焦點。
主要是沈菲的動作有些大,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從前她只是招收啟蒙的學生,貧苦百姓不會送孩子來上學,主要也是沒錢。
而有錢的人家的子弟又不放心讓沈菲耽誤,還有些人家消息閉塞,不清楚具體情況。
這次則是不一樣的,榮王府的布告在京城貼在長安城的街道上,讓好些人都知道了。
這就是一滴水進了油鍋里,反響不斷蔓延。
特別這次招收13歲有算學天分的學生,引起了好些人家的注意。
尤其是免費入學的條件,成了人們熱議的焦點。
宣陽坊楊家。
六歲的楊紹祺快步的跑進方氏的院子,“娘,娘,我有事和你說!”
方氏看到兒子跑的汗津津的小臉,拿出帕子給楊紹祺擦臉,“怎么了,你說!”
一年前楊老夫人去世了,楊紹祺就回到了方氏的院子養著,楊紹祺和方氏的關系好了不少,楊紹祺還是小孩,被方氏糾正了一些壞習慣。
“娘,我聽說小福寶要去福寶書院了,我想和他一起學習。”
楊紹祺說話的時候,也不老實,手中還拿著個小木劍,不識閑的呼呼哈哈的玩了起來。
方氏好奇問道:“你從哪里知道的消息?”
楊家是武官,楊家子弟將來都是走武官的路子,消息沒那么靈通。
“娘,現在外面都在傳呢,沈姨姨專門給福寶弟弟開了一個書院,讓他啟蒙,我想和福寶弟弟一起學習。”
方氏聽到楊紹祺的話,也沉思起來。
楊家到了這一代,夫君沒有受到重視,雖然是從三品的歸德將軍,但是前兩年的戰事,夫君也沒有去戰場。
武將的軍功,都是從戰場中來的。
方氏也不得不為了孩子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