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找當年的當事人來辨認,查到了司馬林可能跟這個李約翰有特殊的關系。
正好,司馬林被警方從香江押往內地,這個曾經的經辦人,就到香江和內地交接的地方去領人辨認,認定受傷昏迷的,就是李約翰本人。
確定之后,司馬林就被陽安警方帶走,司馬林受了一些盤問之后,確定就是制售假藥,罰了一些錢,然后疏通了一下關系,拘留所蹲了十五天就出來了。
因為想到之前張彼得曾經拜托查找李約翰的下落,才聯系張彼得。誰知道手機關機,就只好在臉書上留言。
張彼得那邊沉默了好久,問道:“司馬先生,李約翰現在是什么情況?”
“不知道,當時去指認的時候他還昏迷不醒,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個月了,我不知道李約翰現在怎么樣。”
“你撒謊!李約翰要是在南云露面,在警方不知道具體身份的時候,肯定會下發大量的協查通報,我會在第一時間知道的,怎么會輪到你去辨認?”
這可是個突發情況,司馬林沒有說話,把眼睛轉向了林源。
林源必須要在短時間內作出判斷,一旦判斷錯誤,被對方發覺,這條線索也就永遠斷了。
張彼得絕對是虛張聲勢!他是一個非常敏感的間諜,一旦覺察不對,肯定不會像平常人一樣質問對方,而是馬上掛斷電話從此消失。
想到這里,林源飛速寫了一行字,遞到了司馬林面前。
“哦,原來你有這手段啊,看來你是知道了,那我就不跟著摻合了,張彼得先生,算我沒說,咱們以后有時間再聊啊。”
說完,司馬林就掛斷了電話。
林源想出這個辦法,也是在冒險,他賭的是張彼得對李約翰絕對關心,而且,他對司馬林的說法有懷疑,但不確定,就是想詐一下司馬林。
掛斷電話,就是漫長的等待,一天過去了,司馬林的手機沒有發出一點聲響。
林源把這個情況報告給了柳金林,柳金林安慰道:“林會長,也別想太多,事情或許沒有想的那么糟。就算是張彼得從此消失,那也是經常出現的事情,你別往心里去。”
說來說去,就是一個字,等,繼續等。別說是張彼得這樣的境外人員了,就是警方偵辦華夏國內的案件,有時候也是因為地域跨越大,未知的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從而會出現失敗的案例。
這就像是釣魚,你再怎么高的釣魚高手,放下了魚兒最想吃的餌料,想要釣上魚,就必須要魚咬鉤才行。
而釣魚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柳金林的安慰,雖然不能把林源的心結全部解開,但卻是堅定了林源的信念,還有希望,繼續等。
一直過了五天,林源都感覺這件事情黃了的時候,司馬林的手機響了。
按照預定的計劃,司馬林拿起電話,就像是剛剛被吵醒一樣,說道:“誰啊?干什么?還讓不讓人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