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那咱們該怎么辦?”
“沒事,萬幸出來陽光了,咱們先到山頂再說吧。”
有了陽光的指引,周傳亭帶著三人走到了山頂。
一閃眼,周傳亭說道:“小林,喏,那就是三株草。”
林源顧不上其他,掏出手機開機,對著三株草就開始拍攝。
周傳亭等林源拍完,上前輕輕把三株草采摘下來對林源說道:“你看,這是未見于中醫(yī)典藏的藥材。這名字其實是我給起的,因為這東西都是三株根系糾纏在一起,就好像是三兄弟根連根一樣,所以才叫了這個名字。”
林源接過來三株草看看,他不敢確定三株草是不是新物種,但就他所閱讀的中醫(yī)典藏,還真沒有見過這樣的藥材。林源拿出紙筆,粗粗畫了草圖,然后把三株草摘下一片葉子,放到嘴里嘗嘗。
這是歷代中醫(yī)采摘草藥時候所必須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要知道,人命關天,中醫(yī)在用藥的時候,必須要把保證病人的生命作為選。
面對可能出現(xiàn)的新藥材,中醫(yī)人是必須要第一個嘗試藥材的,對于藥材的味道,屬性,要做到絕無遺漏的全面評估。
周傳亭能把三株草用于卻shi下滯丹中,說明他已經(jīng)對三株草有了全面的評估。但中醫(yī)人可不會因為有權威認定就盲目認定結論。只有經(jīng)過反反復復的親身體會,才會下最終的結論。
中醫(yī)人對于藥材,有著天然的敏感。像林源,周傳亭這樣的中醫(yī)高手,一般嘗嘗藥材的味道,就能夠大體上知道藥材的藥性。這跟他們經(jīng)常與藥材為伍,熟讀中醫(yī)典藏,思想理念中就有對藥材的基本屬性的判斷有很大的關系。
林源寫下了三株草的形狀,產(chǎn)地,還有親口嘗試的感覺,這才算是完成了記錄。他記錄完畢,拿起手機,對著周圍三株草生長的環(huán)境又拍攝了一下,然后收起了設備,對周傳亭說道:“周老,您有沒有看清楚地形?”
“這個地方我沒來過,不過根據(jù)太陽的方向判斷,咱們應該往西南的方向走。為了穩(wěn)妥,咱們就在山頂山行進,看看能不能到我熟悉的地方。”
林源點點頭,考慮到周傳亭年歲大,反正是沿著山脊走,他便在前面開路,周傳亭和南懷安兩個在后面還能節(jié)省點體力。
黔南的原始森林,哪是那么好判斷方位的?山霧散盡的時候,大概是上午的十點多鐘左右,眾人中間休息一下,直到日薄西山,周傳亭還是沒有確定應該走的方向。
眼見要黑天了,林源讓大家坐下休息,看來,這一晚就要在山頂上度過了。
吃東西的時候,南懷安問道:“老爺子,您有沒有點準譜?咱們這么走下去,可別越陷越深,到時候出不去了。”
周傳亭笑道:“小胖子,絕對沒事。這是黔南群山最外圍的一重山脈。只要咱們沿著山脊走,就不會進入到不可預知的原始森林深處。據(jù)我所知,這周圍興許還有人家,保證你那個帶你們出去。”
南懷安這才放下心來,吃喝完畢,大家都鉆進睡袋,這里不敢點篝火,更不能用寶貴的電量,就只能摸著黑說話閑聊。
眼看著明月高掛,忽然,一陣歌聲悠揚,就好像天邊傳來的一樣,傳入林源幾人的耳中。
聽聲音,這是一個男人的聲音,低沉渾厚,卻有著那種穿石裂金般的質(zhì)感。
這應該是一情歌,婉轉之中帶著蕩氣回腸的感覺。聽歌詞應該是少數(shù)民族的語言,雖然林源聽不懂,但卻能夠聽出來,歌聲猶如姑娘害羞的傾訴,卻在緩緩的抒情之后,猛地拔到了高音,似乎把人的心一下子揪到了半空,而后淡淡散去,恍若隔世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