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猴子”,信長繼承者)
武田信玄(甲斐之虎,“風林火山”軍旗,赤備騎兵聞名天下)
上杉謙信(越后之龍,“毘”字軍旗,軍神,擅騎兵突擊與戰術)
伊達政宗(獨眼龍,奧州霸主,擅用鐵炮與騎兵)
宮本武藏(二天一流劍圣,個人武力巔峰,象征武士精神)
本多忠勝(德川家臣,“戰國第一猛將”,鬼之平八)
真田幸村(大阪之陣的勇士,“櫻花第一兵”)
整體風格:精悍、靈活、詭詐與忠勇并存,個人勇武與集團戰術并重,火器運用成熟。
超凡武力統帥:
核心統帥:阿周那(此人為阿三國杜撰的人物。本書設定為史實人物)
據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載:般度族第三子,持神弓“甘狄拔”,箭術通神,為半神之子,擁有超凡武藝與神力。俱盧之戰核心英雄。
核心軍隊:“天選者”軍團(源于神話,具現化為):神射手戰車部隊(高速機動,火力精準)、神性加持的重裝突擊騎兵。阿周那本人象征戰場上的超凡頂點與精神圖騰。
整體風格:神圣、勇猛、追求個體與集體的極致突破。
同時,其他參與聯軍的國家,也召喚出各自歷史上最耀眼的將星,率領著象征本國榮耀的精銳軍團(各約1萬規模),融入這龐雜的戰爭巨獸:
南棒國:李舜臣
據《朝鮮王朝實錄》及《亂中日記》載:壬辰倭亂海軍名將,發明龜船,鳴梁海戰等以少勝多,重創櫻花水軍,“救國之星”。
越國:阮惠
據《大南實錄》載:西山朝第二代皇帝,杰出軍事統帥。農民軍起家,歸仁之戰等展現非凡才能,統一越國。
(其他小國名將):如土耳國的某位帕夏(總督)、暹羅的某位戰神等,雖不如上述耀眼,但也各具特色,率領著本國特色的步、騎、弓或象兵部隊,填充著聯軍的龐大陣列。據各自史冊記載,皆為一時之雄杰。
隨著無數道身影在光芒中徹底凝實,亞洲聯軍的龐大戰陣終于成型。阿育王與考底利耶的智慧、波斯不死軍的鐵壁、德川家康的隱忍、織田信長的狂放、武田赤備的沖鋒、上杉軍神的突擊、阿周那的神威、李舜臣的龜船、阮惠的叢林戰士、帕夏的鐵騎……來自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雄杰與強軍,在國運規則下被強行匯聚一堂。這支百萬之眾的聯軍,散發著令人窒息的、充滿異域風情的壓迫感,矛頭直指龍國!
“就讓你們見識見識龍國的底蘊吧。”
夜玄的聲音落下的瞬間,龍國光柱內升騰起四個巨大無比、風格迥異的能量漩渦。
第一個漩渦:碧浪滔天,烈風呼嘯!
漩渦中心,一位英姿勃發、豪氣沖霄的青年將軍踏浪而出,他身披亮銀麒麟鎧,手持古錠刀,眼神銳利如電,顧盼間自有一股席卷江東的霸烈之氣!
橫江霸王,江東之虎——孫策!降臨!
緊隨其后,一道道身影自漩渦中顯現:
儒雅統帥:周瑜,羽扇綸巾,目若朗星,立于樓船之首,身后是連綿如山的江東水師與矯健如龍的——丹陽精兵。
內政砥柱:張昭、張纮,沉穩睿智,目光深遠。
驍勇戰將:
太史慈(猿臂善射,馬戰無雙)
甘寧(錦帆飄揚,水戰奇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