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砧谷的沖天烈焰與濃煙,宣告著櫻花國殘部主力的徹底覆滅。谷外高坡上,織田信長目睹了這焚天煉獄的全過程,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周瑜,好毒辣的絕戶計!”
他聲音冰冷刺骨,緊握的拳頭指節發白。織田信長沒有絲毫猶豫。在谷口江東軍徹底完成合圍前的最后一刻,他猛地一勒韁繩,戰馬人立而起。
“撤!”
命令斬釘截鐵。他率領著真田幸村、宮本武藏等心腹精銳,毫不留戀地調轉馬頭,憑借超凡的武勇和對地形的熟悉,硬生生從江東軍尚未完全扎緊的口袋邊緣,撕開一道縫隙,向著阿三國的方向,頭也不回地絕塵而去。
戰火漸熄,余燼未冷。孫策與周瑜立于鐵砧谷外的高處,俯瞰著這片焦黑的戰場和遠處安定的南境平原。開倉放糧的命令已傳遍新復的城池,堆積如山的糧食被公平分發到面黃肌瘦的百姓手中。神醫華佗帶領的弟子們,在各處搭起簡易的醫棚,藥香開始驅散血腥。飽經苦難的南境百姓,眼中的恐懼漸漸被感激和希望取代。南境,滌蕩盡最后的塵埃與威脅,成為了支撐那場即將到來的、席卷天下的最終決戰,最為堅實的基石。
周瑜那把大火,將櫻花國殘部和那些小國連同其根基一同付之一炬。南方這片土地,成了龍國后方的保障。江南的糧秣自此可北上支援。這份捷報讓龍國上下振奮,更讓洛陽城頭的曹操,能將全部目光投向西方。那里,波斯“萬王之王”居魯士一世的二十多萬鐵甲(不死軍重裝步兵和長生軍騎兵)正像一頭盤踞的巨獸,獠牙森然。
曹操站在琉璃城垛上,黑色大氅在風中扯得筆直。這座琉璃城是前幾天攻下的。雖然不大,但城中及周圍足可以讓二十多萬大軍休整駐扎了。這也是離波斯方最近的一座小城了。
城內外,二十余萬大軍正全力安營扎寨、加固防御。士兵們一面修補著攻城留下的城墻破損,一面在城外開闊地帶緊急扎下連綿營盤。壕溝被掘深,拒馬林立,一座座堅固營帳迅速成型,營寨的防御工事正被快速建立起來。
魏軍大營里。郭嘉裹著厚裘,雙眼放光:
“丞相,波斯軍防御堅如磐石。我軍縱有二十萬眾,若正面強攻,恐傷亡慘重,尸山血海亦難撼動。”
賈詡的聲音低沉平緩,卻帶著毒蛇般的陰冷:
“欲破此局,須攻其必救。其糧道、水源,便是命脈所在。然居魯士非庸才,尋常劫糧必遭重兵防范。須明謀相逼,使其無可回避。無論他如何應對,皆是死路一條。”
曹操眼中精光暴漲,撫掌道:
“善,便布下這陽謀之局,看他如何破之!”
琉璃城的燈火熬干了一夜燈油。曹操與謀士們眼中布滿血絲,沙盤上的推演已精確到每一隊斥候的巡邏間隙。
經過這幾天己方斥候的細致探索。波斯的糧道圖鋪在正中,共有十四條。強攻是飛蛾撲火,劫糧更是虎口拔牙。最終,一條將天時、地利、欺詐與狠絕熔鑄一爐的毒計淬火而成。
第一階段:
1、草人制備:計劃緊急征用全城稻草、麥稈和附近民夫,晝夜趕制十三萬四千具草人。其中五萬具草人將套上殘破皮甲,插上沾泥軍旗,力求遠觀亂真。
2、疑兵出擊:計劃于黎明前最昏暗時分,派遣十四路精兵,每路一萬四千名精銳士卒大張旗鼓出城。行動關鍵在于制造遠超實際兵力的浩大假象:
負重迷惑:每路隊伍中,安排六千名士卒背負與自己等高的草人,行走于隊列內側,不為草人著甲胄,資重服飾用大車運輸。使其從遠處觀察每一個背草人的士兵還是一人。
揚塵蔽形:外圍士兵則負責拖曳樹枝,竭力揚起濃厚持久的塵霧。無數旌旗將被故意舉得歪斜重疊,在煙塵中制造混亂模糊的視覺干擾。
斥候清剿:部署數百名最精銳的輕騎,攜帶強弓勁弩與淬毒短刃,游弋于大軍兩翼及前方五里范圍內。其唯一任務是格殺任何試圖靠近偵察的波斯斥候,確保波斯方面無法獲得近距離準確情報。預期效果是:波斯瞭望手只能在極限距離上,透過翻滾塵霧,粗略估算每支隊伍規模約萬人。十四路齊發,波斯方斥候會措手不及,導致人員不足。在波斯人眼中,將形成十四萬曹軍主力傾巢而出、撲向其糧道的震撼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