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逐漸發現,父母雖然對他還不錯,但多多少少都開始偏心妹妹,他們不說自己重女輕男,只道:“大的要讓著小的,你妹妹年紀還小,你要讓著她。”
明言愷心想憑什么,但是他不敢反駁。
兩人都上學之后,明言愷的妹妹明顯成績不怎么樣,整天調皮搗蛋,特別愛玩,相比起來,明言愷安靜,學習成績也不錯。
但即便這樣,家里人也說:“嗐,女孩小時候就這樣,她有后勁,以后愿意學了,成績肯定能上去。至于男孩,腦袋沒有女孩聰明,也就年紀小的時候成績還不錯,以后女孩愿意學了,他肯定追不上。沒辦法,女孩就是比男孩強。”
女孩就是比男孩強。
憑什么,他明明學習成績比妹妹好,為什么換來這樣的評價?
為什么,包括爸爸在內的所有人,都覺得這些話理所當然,完全不覺得有多傷人。
他如果因為這個生氣,大人們就像是抓到什么證據一樣,理所當然道:“看到沒有,男孩就是敏感,不像女孩,大大咧咧的,也不用小心翼翼地照顧。”
問題是她們也沒怎么小心翼翼地照顧我啊!
明言愷憋著氣,要好好學習,證明自己比女孩強。
一直到高中,他的成績依舊名列前茅,最后高考考了一個名牌大學。
而一直貪玩的妹妹,高中都沒考上,還是被家里花錢塞進去的。
他以為家人會說一句:“男孩有時候也比女孩強。”
結果,他媽來了一句:“男孩學習好有什么用?以后還不是贅人,結婚生女?”
明言愷這時候才明白,他壓根比不過妹妹,從出生那一刻就比不上,因為對方是女孩,連學習不好都有人幫她找好借口。
而他,就算學習再好也沒有用。
偏偏就算他生氣,鬧脾氣,大人們也理所當然的覺得他是在無理取鬧,她們壓根不會正視他的情緒。
她們會過來哄他,會說以后不這么說了,但明言愷依舊覺得不舒服,他知道,她們心里還是那么想的,只是用哄一個男孩子的態度來哄他。
明言愷有些無力,他的家庭重女輕男,但對他還算不錯,不缺吃不缺穿,正因為這樣,他生氣也只能鬧鬧脾氣,根本沒辦法實質的做出什么改變。
之后,明言愷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后找了不錯的工作。
母父還在干著一些體力活,妹妹上了個大專,兩人還要努力工作,給妹妹攢錢買房,以后好贅一個老公。
明言愷見他們那么辛苦,有些不理解:“妹妹有本事就自己贅,贅不到老公那是她沒本事。”
“胡說,你妹妹贅到老公了,我們才能安心。”母父說道:“以后抱了孫女,我們給她看孩子。”
“媽,爸,你們用不著這么辛苦,我現在賺錢了,可以養活你們。”明言愷現在有底氣說這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