撣邦最東部靠近云南邊境的一個小地方,一個英軍軍營被襲,最后僥幸活下來的英軍人數不足十人,最高軍官上尉肺部受傷高燒不退,其余人也大都受傷,只有一個叫做約翰的下等兵完好無損的逃了出來。、qВ
這件事情驚動了英國zhèngfu,他們不敢相信緬北地區什么時候竟然出現了能夠對一只現代化部隊進行襲擊并殲滅的軍事力量,開始著手調查此事。
根據下等兵約翰的口述,他們把懷疑的對象定在了云南zhèngfu頭上,認為這個地區,唯一有實力組織正規軍隊的,也就只有把持云南的趙澤勇zhèngfu了。
但是懷疑沒有真憑實據,就算是跋扈的英帝國也不能怎么樣,只能小心的取證,爭取拿到確鑿的證據。然后以此要挾中國,又可以為帝國謀求一筆利益了,那樣帝國的士兵的犧牲也就是有價值的了。
可是反復調查,卻沒有任何頭緒,反而是在附近的一個傣族寨子中現了大量的英軍使用過的qiangzhi,難道是這個寨子做的。另一個跟這個寨子不對付的土司寨子,此時檢舉說,這個寨子一直就喜歡勾結中國人,這讓英國zhèngfu下了決心要把這個寨子夷為平地了。
大軍從仰光出,一路上經過高山密林,行動緩慢。
軍隊行進緩慢,可是消息度卻不慢,巖龍外公的寨子很快就收到了消息,少頭人巖英怒而起兵,一天時間就端了附近的土司寨子,將土司全家斬殺干凈,把丁壯和女人都搶回自己山寨做奴隸去了。接著開始積極聯絡附近村寨,打算共同抗擊英軍。
英軍大軍行進的消息,也是惹得天怒人怨,不少緬甸部族都不喜歡英國人太過干涉他們的生活,也有很多部落在英國征服的過程中就跟英軍是血債累累了,早看英國人不順眼只是缺少一個契機,此次英國人要行軍穿過整個緬北,如此浩浩蕩蕩目標實在是太大了,真是天賜的機會啊,于是開始有小股的戰士在叢林中做sao擾了。
sao擾的規模越來越大,最后演變成有組織的暴亂,英國zhèngfu這時候才恐慌了,已經不能夠把心思放在怎么敲詐中國了。印度大起義的前科在哪里放著,殖民地的暴動事情絕對不能等閑視之,英國zhèngfu給與了高度的注意,從本土調集了一萬部隊,開始開戰一場一戰之后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趙澤勇在報紙上看到這個消息,有些懊悔自己給撣邦那些山民帶去災難了,此時是要把自己撇清呢,還是主動扛起自己惹出來的事情呢。左思右想之后,死道友不死貧道,現在哥們打不過英國人,還是縮頭吧。不過也不能不管不顧,派人悄悄的趕往邊境地區,跟反抗組織取得聯系,支援了一批槍械,算是略盡綿力了。
同時趙澤勇還想調一師軍隊駐扎邊境防備著,卻被張澈勸阻了,張澈認為此時不該挑釁英帝國,以免讓對方把矛頭對準了云南。事實證明趙澤勇白擔心了,張澈也過于高估英帝國的實力了,他們的一萬軍隊在進入緬甸后,叢林成了他們的噩夢,無處不在的偷襲,各種陷阱,讓他們苦不堪言。大英帝國的軍隊,在經過一戰的洗禮后,已經完全配不上他們強國的形象了。大批老兵戰死,大量的殖zhu義者老去,在壓榨剝削殖民地養活起來的一代人,完全是資本的食利者,早沒有開拓的jg神,對戰爭的態度也完全跟以前的英軍不同了。
一萬英軍進入叢林不到半個月,就開始撤出,襲擾、疾病,讓他們損失了上千人之后,認為自己兵力不足,開始跟國內扯皮,要求增兵,要求調撥藥品,要求增派軍醫,軍事行動一拖再拖,反倒讓緬甸人看到了自己的虛弱,各個野心分子開始活動起來,從撣邦燃起的反英之火,開始燃遍整個緬甸。一次du1i抗爭開始了。
而在國內,被趙澤勇晾了一段時間后,岑gfu開始有些不安了,拒絕了云南提出的聯省協議是不是個錯誤,對方好像完全不在乎自己加不加入。開始岑煊還以為,趙澤勇要拉著自己完全是抱著軍閥搶地盤這種意識,認為廣西是自己的地盤,所以廣西必須聽自己的??墒乾F在看來人家完全就無所謂廣西嗎。又仔細研讀了張澈主持的云南省憲,岑煊覺得比湖南省憲要具體和全面,也更具有可g。
于是再次派出上次的代表張楊前去談判,底線只有一個,那就是不能損害廣西的利益。
張楊是一個南洋華僑,后來去了美國讀書,家里本是小商人,回國后沒心思踏踏實實的經營家族產業,在革命熱火之下,回到祖國參與革命。幾年下來,對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理念越來越沒有信心,反而跟岑煊主政廣西后,邀請他幫助去南洋招商。招商不太成功,只拉到了不到千萬的投資,投資領域還主要是礦產等領域。之后又被派往云南談判,結果憋了一肚子火的張揚措辭不當,云南終止了跟廣西的談判。
這第二次來昆明,張揚就收斂多了,開始逐條逐例的跟云南zhèngfu扯皮,這時候也不在糾纏軍隊問題了,他大概也知道,沒有一個軍閥愿意出現不服從自己的軍隊的。同時滇省自治軍軍隊改成顛桂聯省自治軍。
最后幾乎是完全接收了云南的憲法條款,但是廣西的條件也有一個,那就是規定聯省的最高行政長官聯省主席和聯省自治軍督軍不能由同一個人擔任,最后還為岑煊爭取到了顛桂聯省主席的職位,這倒是出乎岑煊的意料之外了,立刻就決定重用張揚,任命他為自己的秘書,在自己不在廣西的時候,可以代替自己處理任何事務。
那邊,孫中山先生再次爭取到了一塊地盤。討賊戰爭一開始,四路大軍分路出擊。顧品珍范石生兩個師從贛南,許崇智從閩南,胡若愚和沈鴻英兩路從粵西地區,四面合圍陳炯明。其中顧品珍和范石生兩個師是完全的滇軍,軍官多出自講武堂,軍隊比較正規,戰斗力頗為強悍。胡若愚的那個旅也是滇軍,當年鎮守昭通被顧品珍趕走進入了廣西,依附在沈鴻英部下,后來楊蓁進攻桂林,胡若愚是知道滇軍的戰斗力的,自己就是被同胞趕出來的,于是連打都不敢打,扯起隊伍就逃了,導致沈鴻英丟失桂林老巢,后來又被朱玉德在百sè第二次擊敗,徹底失去了在廣西割據的資本,也帶著部隊進入了廣東,跟胡若愚一起駐扎在粵西地區。
這次顧品珍、范石生被孫中山說動起兵,許崇智更是孫中山的死忠馬仔,沈鴻英則是非?;钴S想要東山再起,胡若愚肩負保住唐繼堯最后一點資本的重任,希望謀求到一塊地盤,于是一拍即合,幾路大軍開始圍攻陳炯明
而陳炯明內部的陳濟棠等部也早被孫中山收買,孫中山先生這次做的事情可謂是滴水不漏了,內部有jian細,外部有大軍,還籌集了充足的軍餉,想失敗都難,當然這也是孫先生失敗太多了,失敗都成為他的風格了,所以極其認真想要改變,甚至都聯絡到了趙澤勇頭上。
可最后即便沒有趙澤勇的參加,討伐陳炯明的力量也要比歷史上大多了,起碼就憑空多了兩個完整的顧品珍師,歷史上顧品珍因為跟唐繼堯爭奪云南戰死,而因為趙澤勇的關系,此時的他活的好好的,歷史上的陳炯明都打不過孫中山,這次他的失敗幾乎是定局。
果然戰爭一起,不到十天,討賊軍勢如破竹,一路開進,一路受降,陳炯明見大勢已去,龜縮到自己起家的海6豐一帶去了。討賊軍占領廣州后,迎接孫中山回歸,再次任職大總統。老孫又一次在廣州立足了,以他的風格,比如又要籌劃北伐了。廣州在他的革命歷史上,有著濃厚的sè彩和重要的地位,因此被稱為革命的麥加,就是圣地的意思。
但是這一次,老孫手下的軍隊構成仍舊十分復雜,有新舊兩只滇軍,而且十分不和。有野心勃勃的桂軍沈鴻英,還有廣東本地軍隊陳濟棠等部。在討賊過程中,胡若愚和沈鴻英都接受了大量的降兵,勢力擴展很快,被擴編為兩個師。而陳濟棠等廣東本地軍隊也被編為兩個師由陳銘樞、陳濟棠分別統領。顧品珍、范石生滇軍兩個師,許崇智的福建軍隊一個師,沈鴻英、胡若愚、陳濟棠等一共七個師。討賊成功后,老孫突然覺得自己的勢力前所未有的強大,七個師加上地方jg備、海軍等,兵力達十萬人,北伐有望啊,有木有。
于是再次把北伐提上了ri程,可是卻沒有考慮到現在的情形跟過去忽悠唐繼堯、6榮廷跟自己北伐并沒有什么本質區別。軍權還是在軍閥興致的軍官手里握著,他仍然是一個光桿司令,憑著自己的名望到處忽悠煽動人而已。
而且軍隊內部矛盾重重比過去還要復雜,過去不過是顛桂兩系之間的矛盾,兩廣軍隊之間的矛盾,可是現在這些矛盾也沒有根除,反而都聚集在廣州,讓矛盾更加激化。陳濟棠等廣東本地軍官非常不滿自己只有一個師的兵力,而沈鴻英的桂軍,和胡若愚的滇軍都因為接受了大量的俘虜,反而騎在了粵軍的頭上。顧品珍不滿胡若愚重新擁有了一個師。許崇智則覺得沈鴻英不該擴軍,他雖然有兵,但是連槍都沒有,完全是一群農民,不該讓他擴軍而應該裁軍。
忽略掉內部矛盾重重的事實,孫中山一心撲在北伐上,至于各個軍頭之間的矛盾,老孫有信心自己的統御力能夠把握住,就像以前他以為的那樣。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