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聯省陸軍強大的同時,海軍也不斷的發展。qВ5
在對英作戰的時候,海軍當時非常憋屈,陳策與王燕猛這兩個海軍副司令,聯合所有的海軍艦長禁言,上血書,面見,多次表達海軍參戰的愿望。海軍軍官表示,他們不能夠接受被人堵在港口里的恥辱,他們不想海軍被人恥笑。
陳策是具體執行軍隊訓練和作戰的海軍副司令,而王燕猛則是主管軍校、軍官培訓以及后勤建設的海軍副司令,正司令呢,還是趙澤勇擔任。趙澤勇面見陳策等人,詢問他們,打敗英國人艦隊的把握性,陳策表示有兩成,但是表示,聯省海軍即便失敗,也會給予英國人重創。
不過趙澤勇要的可不是重創敵軍,而是要勝利,花費了巨資,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絕不能讓自己的海軍跟人有尊嚴的一戰,給敵人重創后,接著消失在海面上。
所以在英國人封鎖欽州期間,趙澤勇不可能允許海軍參戰,在意大利來中國期間,也不可能允許海軍參戰,在日本人剛到山東時期,還不可能允許海軍參戰,可是現在又是大半年過去了,趙澤勇覺得是到了海軍出動的時候了。
不是因為陳策等人的請戰,而是海軍的持續強大,讓趙澤勇看到了希望。
一直以來海軍的訓練都十分的刻苦,各級軍官也非常負責人。
陳策就不用說了,他主抓訓練,每艘軍艦的訓練計劃都排的滿滿的,就連被英國人封鎖期間,也沒停止過演練,反而利用英國人的封鎖,不止一次的組織突防訓練。而且由于英國人的封鎖,讓海軍上下背負了巨大的恥辱。訓練起來更是玩命。七艘航母上的五百名飛行員,更是每天都進行飛行訓練,大部分還參加了長江轟炸英艦的行動,擁有了實戰經驗。
而王燕猛更是不閑著,招收了大量的海軍士官生,不斷的送入海軍中,現在的海軍軍官情況,比之陸軍一點都不差,盡管他們組建時間更短。而這些軍官進入海軍后,從實習開始。經過短短數年時間,卻堪比西方海軍十幾年的訓練量,很快就成熟起來,擔負起指揮海軍的重任。
但是真正讓趙澤勇覺得自己的海軍可以一戰的原因,還是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本來聯省海軍的裝備就是很先進的,尤其是飛機,比之列強過還要勝一籌,但是先進程度也有限。也就是成熟單翼飛機對上雙翼飛機的程度,空中格斗可以獲得優勢,但是也不是絕對優勢,十架聯省飛機對上十四五架英國飛機是完勝。可是對上二十架就有落敗的風險。
但在對英作戰中,大概在一年半以前,達索他們開始生產新式飛機,這幾乎是聯省發展的第二代單翼全金屬戰機了。飛機發動機更加強力,戰斗機速度更快,火力更猛。更加靈活,轟炸機性能更穩定,載彈量更大。經過一年多的全力生產,聯省海軍中裝備了三百多架新式飛機,這種飛機的性能通過演習,一架基本上能跟三架同時代的西方雙翼飛機周旋。
擁有可以跟一千架日本飛機戰斗的能力,這使得趙澤勇獲取了信心。
趙澤勇已經讓海軍制定作戰計劃了,要求海軍消滅侵入山東的日本海軍,從而為收回青島做準備,這要求海軍不但要能消滅日本在山東的海軍艦隊,而且還要在青島防備住日軍的反撲。
除了海軍發展外,聯省的軍艦制造能力,這幾年發展也很快。
盡管德國技術人員走了,但是接手的中國技術人員頂住了壓力,撐起了造船廠的運營,并且在戰爭期間技術能力大大提高,現在已經完全掌握了制造三萬噸級別船只的能力,就是生產軍艦都沒問題。
但是始終沒有生產一艘軍艦,第一由于聯省海軍的規模還不需要增添新的軍艦,現有軍艦就足以滿足要求,第二現階段民船的生產就占據了大量的造船能力。
而海運的發展也終于步入正軌,本來英軍的封鎖讓剛剛在欽州和北海發展起來的民間運輸業打擊很大,可是當英國人撤出封鎖后,在聯省大力支持下,欽州迅速恢復運營,而且由于自己控制了海關,出口大增。欽州和北海兩個港口,迅速恢復活力,大小船只云集這里,而掙到了錢的船商們,也步入了更新換代的時候,木船換鐵船,小船換大船。
而欽州造船廠主推的新技術也慢慢被接受,陶經緯他們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終于設計出來了集裝箱船,并且經過實驗,將集裝箱跟港口,鐵路都形成了系統,并且制定出了嚴密的標準,從制造到運輸都有標準控制。
經過實驗這套集裝箱系統,在聯省已經開始推廣,廣西和云南已經開始大量使用這套系統,通過船舶、港口在到鐵路最后是工廠,這套系統充分顯露出高效的特點來,非常受到更快速發展自己產業的各行業企業的歡迎。
1927年12月中旬,趙澤勇索性來到欽州港,他要參加最新一艘集裝箱船的下水儀式,這是一艘五萬噸級的集裝箱船,也是聯省這些年來自行制造的最大船舶。
龐大的船身,平整的船甲板,看起來仿佛是一艘航母一樣。
“督軍怎么樣,其實我們的技術人員已經可以生產五萬噸以下的任何型號船舶了,制造三萬噸級的軍艦也不是難事,我們正在設計制造新一代的航母,噸位就是三萬噸。”
陶經緯向趙澤勇炫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