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號艦長,此次出航三艘軍艦的臨時艦隊長,在望遠鏡中看到自己的士兵遇到的阻擊,渾身顫抖著,不知道是出于恐懼,還是出于憤怒。
三個救生艇,五十多個士兵登陸,可是被人的來到前線,還讓一艘英艦成功脫險,這真是豈有此理。
能用還只能是飛機,聯省的寬大雙翼飛機,機身大部分都是木頭的,二戰期間德國最后研發的轟炸機,笨重歸笨重,可是載重量可要超過聯省后來制造出來的先進的單翼金屬飛機數倍的。
在笨重的飛機也比軍艦快,機群很快就追上了嘉禾號。但是這次沒取得成果,轟炸持續了很短的時間,投彈完了,也沒有補給了。這些飛機就不是作為轟炸機來到秭歸的,他們是作為運輸機來的,航空炸彈本就不多,完成兩次轟炸后,無以為繼了。
朱玉德接受這個結果,做到所有能做的,然后接受命運,這點肚量他是有的。對于負傷繼續逃遁的嘉禾號,它的命運不該朱玉德去關心了,死路一條而已,后面還有其他人處理。
在宜昌,唐宇縱沒想到自己會在這里等待一天,當初連夜狂奔的時候,他想到的是,自己很可能趕不上英艦的所有信息的。
唐宇縱心理很矛盾,急切的希望英國人被消滅的消息,同時又很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跟英國人交手。在宜昌部署完全,等待機會,盡管這個機會并不大。在下游同樣有部署,常德的那個旅沒希望趕到宜昌了,但是趕到荊州是沒問題的。尤其是自己既然到了宜昌,那么怎么也要阻擋英國人一下的,只要荊州部署完成,嚴密的攔截網絡必然讓英國人插翅難逃。
當英國人伴著夕陽來到宜昌流域的時候,唐宇縱算是知道為什么這艘船會這么慢了。
幾乎失去了動力,軍艦艦體明顯變形,狀況還不如一艘小漁船,沒沉沒真的已經是奇跡了。同時英國人能逃到這里,也讓唐宇縱不得不佩服,他現在已經知道,在秭歸朱玉德部署了三道攔截陣地。朱玉德的能力,唐宇縱也是認可的,相信在秭歸那里換做他來做,也不會做的更好了。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此時唐宇縱是深刻理解了這句話了,從他日夜奔襲宜昌開始,他就該獲得這么一個機會。現在這截殺英艦行動的收官讓他來完成,這就是對他做好的獎賞。
一艘殘損的,也不知道還有幾個活人的英艦,一個等待了一天多,調整了好幾次陣地,預演了好幾次攻擊的聯省軍主力師炮兵陣地,結果一點懸念都沒有,唐宇縱都不相信自己的火炮一次齊射過后,這艘英艦還能在太陽底下沐浴陽光。
“嗯?白旗!”
可是當英艦駛入他的炮兵最佳攻擊距離后,在望遠鏡中,唐宇縱突然看到英國人掛出來的,略帶污跡的白旗。
英國人要投降?
唐宇縱做不了主,立刻就向總司令部去電請示。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