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這個發動機為原型,達索帶領技術人員很快就發展出了其他的型號,在穩定可靠的基礎上,將動力成功增加了一倍,功率達到了400kw,這可是完全采用跨時代的技術的產物,所以達索十分自信的表示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發動機。而且達索還在持續的進行新式發動機的研制工作,他對此非常熱衷,相信可以一直走在世界最前沿。
有最先進的發動機打底。制造出最先進的飛機對于達索這樣的設計師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趙澤勇看到的幾架飛機,巡航速度都已經接近了三百公里,而之前的幾款飛機,即便是航母上的最先進的飛機,也不過兩百多公里,比趙澤勇帶來的原型機并沒有質的提高。所以達索在提高聯省飛機整體水平上,是絕對有貢獻的。
唯一要擔心的是,在飛機工業在發展過程中,有一些誤區。有一些固有思維。雙翼和單翼之爭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過程,必須承認,飛機的發展歷史上,雙翼飛機是走在前面的。而且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航空業界都沒有完全的定論,沒人敢肯定單翼飛機就比雙翼優秀。
一直到1936年的西班牙內戰期間,蘇聯人提供的i-15雙翼戰斗機性能就十分優越,和弗朗哥‘禿鷹軍團”使用的德國bf-109單翼乍都幾的初期型相比,在格斗時還在機動性上略占優勢。說明了。此時雙翼和單翼飛機的競爭,仍然沒有出現勝利者。
達索也不能幸免,也迷失在這些誤區之中,認定雙翼和單翼各有各的優勢。誰也不能替代誰。但是作為一個穿越者,趙澤勇卻非常清楚,單翼機終將徹底打敗雙翼機,徹底霸占地球的天空。所以他不會看著聯省在這個誤區里越走越遠。
“雙翼飛機就沒有必要在進行研究了。”
趙澤勇斬釘截鐵的下定論道。
達索略略不悅問道:“為什么?”
趙澤勇笑道:“雙翼機必將遭到淘汰。”
達索不服氣道:“何以見得。我認為雙翼和單翼各有各的優勢,都是不可替代的。”
趙澤勇道:“歷史會證明的。”
說著,趙澤勇繼續翻看著收編的一摞資料。這些都是經過了檢驗,可以進入生產的飛機,不過要進行大規模生產,還需要得到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的認可才可以采購,當然空軍和航空兵部隊的認可,其實就是趙澤勇的認可。沒有趙澤勇的認可,達索可以偷偷的設計那些雙翼飛機,卻不會得到一架的訂單,不會在生產線上推出任何一款雙翼機來。
“這款就非常不錯嗎,性能比我們之前的所有飛機都要好。”
趙澤勇看到一架單翼單座戰斗機說道,很顯然這款飛機跟那款雙翼機是直接競爭的,都是戰斗機,且都是單人單座飛機。
達索道:“是的,這款飛機也十分的優秀,可是跟那款雙翼機相比,并沒有特別的優勢,只是在飛行速度上略高,可是格斗性能上卻不如。”
單翼機格斗性能不如雙翼機,這點趙澤勇始終認為也是一個誤區,其實在空戰中速度將越來越重要,尤其是當單翼機在速度上取得絕對的優勢之后,就更加的陡顯了這個問題。可是設計師們,仍舊覺得轉彎半徑,爬升翻滾等技術參數決定格斗結果,卻忽視了在越來越快的空戰中,飛機將很難在像一戰中那樣,如同騎士一般相互纏斗的情景。空戰越來越像是一種突擊,一個照面可能就會決定出勝負來。
“就生產這款了,盡快進入生產階段吧,好替代航母上的飛機。另外的幾款嗎,我看看,我覺得這款雙人的戰斗機也不錯,這款雙發的轟炸機也相當好,嗯,還有這款運輸機。我看都可以批量生產了,也許他們能趕上跟英國人的戰斗來。”
盡管趙澤勇只肯定了一半數量的飛機,可是達索也相當滿意了,因為他直接得到了訂單,這意味著他們辛苦設計出來的飛機,終于可以翱翔在天空了。不過趙澤勇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時間將慢慢證明,單翼機的時代已經來了,雙翼機已經走進了博物館。
趙澤勇離開飛機工廠的時候還在思考,總算對飛機工廠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老實說情況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太多了,可以說在德國人時代后,又進了一大步。
而且即將開始生產的幾款飛機,以趙澤勇對后世飛機的了解程度,很清楚那些參數代表的是什么意義,那完全是二戰前的最高水平,也就是這些飛機制造出來后,一直到二戰時期,日本的零式等典型的二戰優秀飛機出現之前,趙澤勇都將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飛機。
有這些飛機撐著,趙澤勇的航母戰斗力將把英美日等國的航母遠遠的甩在后面,航母將會扮演自己手里的一只奇兵,在最關鍵的時候給予世界最漂亮最驚艷的一次表演。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