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edin是因為當初拍《無間道》,我那時候還沒什么名氣,他在香江已經被人喊小天王,但是他脾氣挺好的,幫了我挺多忙,所以就成了朋友,jay的話,是因為我們都代言了百事,活動的時候見的多了,比較有共同話題……”
郝運稍微解釋了一下。
其實沒有那么多的彎彎道道,大家都是很清白的。
“郝運,你對《那些年》這部電影的票房有多大期望呢?”
一般的電影發布會都會被問到這個問題。
導演要對電影的票房做出一個預判,你不能說得太少,不然就是對電影質量不自信,你拍的電影你自己都不自信,又怎么能夠指望別人喜歡你的電影。
但是你也不能說得太夸張,現實會對你啪啪打臉。
你說個票房過億,然后票房實際上只有200萬,那你就成為整個行業的笑話了。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今天這里有兩部電影。
兩邊導演的回答,并沒有進行事先溝通,就很容易出現比較大的差距。
“我希望票房越多越好,劉導、麥導估計也一樣吧?!焙逻\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劉衛強和麥召回猛點頭,這特么不是廢話嘛,肯定希望票房越多越好。
他們這些導演的錢已經入袋為安,可是票房高了,后續才有更多更好的項目找過來,才更容易拉到投資。
“如果需要你預估一個數字,那你覺得這個數字在什么量級比較合適?”記者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今天就得讓郝運說出一個確切的票房估值。
“嗯,5千萬吧,”郝運解釋說道:“我拍這部電影花了1千萬,如果票房低于3千萬的話,那我大概率就要對不住出品方。我又想多賺點,所以最起碼也得要5千萬吧?!?/p>
記者們全都精神一振。
如果票房如郝運所說的達到5千萬,那么對應去年的水平,這部電影在國產電影票房排行榜中就能夠排到第四,僅次于《功夫》、《十面埋伏》、《天下無賊》。
于是記者們又看向了劉衛強和麥召回。
麥召回呵呵一笑,說道:“我們也預估電影票房達到5千萬。郝運我們可以打個賭,如果咱們兩部電影票房都超過了5千萬,那么咱們一起舉辦慶功宴,到時候慶功宴的錢由我們《頭文字d》劇組來出。”
宣傳要的就是話題,這種打賭是常見的手段。
吃瓜群眾們會看得津津有味。
但其實《頭文字d》和《那些年》不一樣。
《頭文字d》根據霓虹暢銷漫畫改編,由于強調忠于原著,大量運用電腦特技將畫面拍得逼真,演員都需要到霓虹進行賽車的實戰訓練,制作成本就超過一千二百萬美元。
僅周杰輪的片酬,就逼近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
一個是一千萬人民幣成本,一個是一千二百萬美元成本。
五千萬票房的話,《那些年》就賺瘋了。
《頭文字d》卻要虧本。
“如果電影票房低于5千萬,咱們似乎也沒有必要慶功了吧,”郝運有不同的意見:“咱們這樣賭,誰的票房高誰來出錢擺慶功宴,到時候請在座的媒體朋友們一起吃大餐?!?/p>
“哈哈,好,這樣確實更有意思?!丙溦倩毓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