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接著去下一個。
半路還碰到了安小曦,她很明顯是把這里當旅游景點了,跑來跑去的接受紅色歷史熏陶。
說起來,她的爺爺輩也是參加了革命的,父親現在也算是在體制內,妥妥的是三代了。
而郝運,他是n代貧農出身。
場地、服裝、道具,郝運全都要過一遍。
還有群演什么的。
因為這邊經常拍電影,群演還是有一些的,只是比不上橫店和北影廠。
拍大場面的話,需要讓群頭拿著大喇叭去各村尋找。
“不用找太多,我回頭能找幾十號人過來。”郝運聊到這個事情的時候,就給路大總管提了個醒。
路揚想起郝運和曹楯在沂南縣拍過戲,也就明白了。
假道士開著車,拉著郝運和安小曦回泉上村。
離開幾個月,泉上村又是一副蕭索的景象,這邊的冬天都是如此,等到下了雪反倒可能更好看一些。
假道士的媳婦過來這邊等他們。
他們家的兒子以前生了場大病,從郝運這邊預支了工資之后,早就已經康復了。
郝運聽史小強說假道士是被他媳婦逆推的。
還以為會是一個五大三粗的山東妹子。
膀大腰圓,一米八高,兩百斤重。
沒想到見了真人之后才意識到誤會了,楊嫂子身高可能都不足一米六,長得一點也不壯,頂多算有點兒鄉野村婦的野性美。
很難想象假道士是怎么被上的。
難道是心中竊喜,半推半就,欲拒還迎?
“我就每周過來打掃一下,開開窗晾晾味,其實也沒做什么。”
安小曦向楊嫂子道謝,楊嫂子擺擺手,表示不值一提。
但其實山村相隔較遠,騎自行車來回才是最辛苦的事情。
安小曦問過郝運,是不是把二十畝地給楊嫂子種算了。
但是郝運沒同意。
一方面是種地太費力,尤其是山村只能用牲口的情況下,楊嫂子的男人在外頭打工,她帶著孩子根本干不了。
請人干的話,更沒有多少利潤。
假道士月薪已經過萬,哪還在乎這點兒小錢呢。
另一方面就是泉上村的地,送給泉上村的人種,他們感恩戴德。
但是你送給外村的人種,那就要惹得村民們不愉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