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震怒,遂發(fā)兵西夏,御駕親征。
此戰(zhàn)歷經(jīng)三月整,西夏節(jié)節(jié)敗退,內(nèi)部震動頻發(fā),大宋在皇帝的帶領下所向披靡,節(jié)節(jié)勝利。
李乾順曾向遼國求助,請求發(fā)兵支援,但遼國突遭金朝劫掠,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哪里還能抽出兵力來增援?
而以元十三限為首的大宋高手已功成身退,自遼國從容離開。
臨近入冬,西夏終于俯首戰(zhàn)敗。
趙匡胤接了西夏降書,上面寫著西夏會歸還大宋失地,以及賠款如何云云。
他冷笑一聲,將降書壓在案上。
現(xiàn)在只是賠款賠地,再過一年就不是了。
整軍歸朝后,趙匡胤大封朝臣,接著宣開科舉,頹靡已久的大宋終于重新煥發(fā)新生。
退朝后,趙匡胤叫來史官,直至天黑才放人離開。
這段歷史或許會再很久以后才被揭開,他絕不會允許趙佶的名字留在史書正冊之上,太過神異也罷,被后世質疑也好,趙佶不配。
這個險些一手葬送了大宋基業(yè)的罪人只配永生永世釘死在恥辱柱上,這絕非家丑,乃是國仇。
他要趙家此后的皇帝謹記在心,這天下終歸是天下人的天下,絕不是他趙家一人的天下。
今天他將大宋拉了回來,明天若是誰再像趙佶一般昏庸無道,便是整個王朝被翻覆也是活該!
而他,會一直在地下看著、等著。
……
年關將至,白駒過隙,塔羅納竟在這個世界待了這么久的時間。
大宋與西夏的戰(zhàn)爭結束以后,她帶著趙匡胤回了一趟地府,視察期已過,趙匡胤可以留在人間了,待五年之期一滿,自會有地府使者來接他回去。
如此,塔羅納僅剩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她向來不喜歡別離時黏黏糊糊,淚灑當場只會讓她渾身起雞皮疙瘩,因此在道別的時候總是云淡風輕,來時如同一陣風,離開時也是。
況且,再見到她并非是件好事。
她離開的這天正好是休沐日,每個孩子都在家里享受難得的休息。
塔羅納在系統(tǒng)商店里買了許多實用的東西,挨個兒送給了他們。
只有小孩兒有,大人就算了。
于是收到禮物的孩子們都明白了,她要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