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低功耗cda射頻前端電路“、“cda系統中軟切換的實現方法“、“多載波cda的信號調制方式“……
各種各樣的專利都圍繞著核心專利而來,讓你只要使用cda技術,就一定要向高通繳納專利費。
珠江電池廠在鈷酸鋰電池技術方面沒有辦法完全做到高通的水平,但是不斷的靠近一下,也享受一下“專利流氓”的待遇,還是有機會的。
“阿燃,你這個想法還真是跟國內的一般學者很不一樣啊。”
“不過這么一來,專利注冊費用就非常的高了。”
“特別是國際性專利,隨便在一個國家申請一份發明專利,最終的成本都要幾萬美元。”
“不同的國家,你還要重復的去注冊。”
“專利數量多了,這個費用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陳里泉很快就理解了陸燃的想法。
這個方案固然是很好的,但是特別燒錢。
國內許多企業的專利意識沒有那么強,特別是國際專利意識沒有那么強,跟專利很燒錢也是有關系的。
特別是在早期,華夏的外匯是非常緊張的。
你一個不知道有沒有商業前途的技術,要花費幾十萬美元在全球主要國家注冊專利,根本就沒有哪個企業會這么做。
也就是陸燃對鋰電池的前景非常的清楚,并且自己掌握的各項專利,含金量很高。
所以才敢這樣子燒錢。
“老師,您放心,這些都是小錢。”
“到時候我們很輕松的就能從客戶那邊掙回來。”
“比如松下和三洋這些東瀛新崛起的鋰電池企業,它們手中沒有太多核心專利。”
“到時候要找我們授權的話,每賣一塊鋰電池都收它個3到5的專利費,這絕對是天文數字。”
陸燃可是很清楚后世高通每年專利費的收入可是達到了50億美元上下的水平。
巔峰時期的2022年,更是依靠專利費就入賬765億美元。
陸燃要求沒有那么高,只要有高通的十分之一,他就滿意了。
什么專利注冊費的成本,在這些未來的收益面前,都是毛毛雨。
“你的想法倒是很好,不過真的要落實下來,恐怕沒有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