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一批又一批的鎳鉻電池從華夏流向世界各地,松下那邊基本上也搞清楚了情況。
“生駒桑,珠江電池自己沒有再生產鎳鉻電池。”
“現在博世、摩托羅拉等客戶從華夏采購的鎳鉻電池,雖然是通過珠江電池出口的,但是實際的生產廠家是深城的比亞迪。”
渡邊宏光作為松下華夏的負責人,親自飛回東瀛給電池事業部的負責人生駒宗久匯報鎳鉻電池的情況。
別看松下已經沒有在鎳鉻電池上面投入太多的研發資源,更多的是轉向鋰電池。
但是對于松下電池事業部來說,最掙錢的卻還是鎳鉻電池。
就像是后世本田、日產開始轉向電動化的時候,基本上不在傳統的發動機和變速箱上進行投資。
也不會留太多的研發人員去對發動機等產品進行升級換代。
各種資源都在向代表了未來的電動車傾斜。
但是實際上公司所有的利潤幾乎都還是來自于傳統的燃油車,電動車并沒有掙錢。
這是一種戰略選擇。
也是一種轉型。
成功了,那自然是一個經典的商業案例。
失敗了的話,那就是反面案例了。
“比亞迪?”
“我上一次去華夏的時候,怎么沒有聽說華夏國內還有這么一家實力強勁的電池廠家?”
在生駒宗久的腦海中,松下電池的對手主要是索尼、三洋、東芝等國內同行。
頂多再加上一個新崛起的珠江電池。
其他華夏電池廠家,完全沒有進入到他的視線之中。
“這個比亞迪也是今年年初剛剛成立的新公司,不知道怎么就跟珠江電池攪和在一起了。”
“麻煩的是它們生產的鎳鉻電池,容量方面不比我們低,據說循環次數也比得上我們。”
“但是價格卻是只有我們的七成左右。”
渡邊宏光心情頗為沉重的把這個壞消息給說了出來。
這個情況在業界已經不算什么秘密,松下遲早是要面對這個情況。
“隨便一家阿貓阿狗都能站出來跟我們競爭嗎?”
“華夏的廠家不就是憑借低價優勢來搶訂單嗎?”
“你通知下去,從明天開始,我們的鎳鉻電池產品全部降價20。”
生駒宗久心中頗為憋屈。
經過多年努力,松下在鎳鉻電池上面的各種設備攤銷和開發費攤銷都差不多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