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搞學術研究,并不是到了60歲就真的退休了,但肯定是越早成為院士越好啊。
按照正常發展,沒有陸燃這只蝴蝶的話,他是到了2001年的時候才成為工程院院士。
“這院士的評選標準很高,你覺得我能行嗎?”
別看陳里泉已經是國內電池研究的權威專家,但是他自己并不覺得成為院士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老師,作為國內鋰電池研究的第一人,您要是不滿足條件,那還有誰滿足呢?”
“伴隨著我們國內鋰電池產量的快速上升,相關部門對于鋰電池等新能源材料相關領域的重視程度也會提升。”
“這是代表未來材料學發展的重要分支,出一個院士,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哪個領域的院士多,哪個領域的政策資源傾斜,往往就會比較多。
不管是為了自己老師的前途,還是為了鋰電池行業的發展,陸燃都是會積極推動陳里泉成為院士。
“院士提名途徑:需由現有院士或學術機構推薦,個人無法直接申請。”
“并就算是通過了推薦和初審,最終也是需要三分之二的院士通過才行。”
雖然之前沒有想過立馬要去沖擊院士的頭銜,但是相關的文件陳里泉是專門看過的。
正因為如此,他才覺得自己距離成為院士,還有一些距離。
“要論院士的數量,肯定沒有哪個地方比中科院更多了。”
“老師您肯定能夠找到愿意推薦您的院士吧?”
陸燃這么一問,陳里泉立馬說道:“那肯定的,只是找人提名,沒有那么的困難。”
要是連這點人脈和威望都沒有,陳里泉現在也不會心動。
“既然如此,那接下來就要想辦法讓院里面同意推薦你去競爭。”
“今年開始,鋰電池就會成為國內出口創匯的重要產品。”
“老師您的影響力和重要性自然也會水漲船高,我覺得說服院里面推薦你,應該不是特別大的問題。”
“至于三分之二院士投票的事情,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去謀劃。”
“珠江電池這邊愿意提供各種協助,幫助老師跟其他的院士做溝通。”
陸燃沒有把話說的那么直白,但是陳里泉基本上明白了陸燃話里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