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獎完美的落幕,當然其中得獎的作品還有新任的影帝和影后又成了人們茶余飯后談論的焦點,當然這也少不了金像獎上面的一些小小的花絮,比如在陳龍和校長出現的時候所引起那小小的騷動,甚至有的報刊雜志還把歷年來歌迷影迷對于明星的瘋狂舉動都一一的列舉了起來,也確實是讓人們大開了眼界。
邵氏的十六家影院歸屬在四月的中旬最終的塵埃落定了,十六家影院除了五家已經被內定給了顏旭,其余的十一家可以說是競爭激烈,因為是競拍的方式,所以并沒有入場的限制,除了早就有意向的德寶、永盛、百戰,還有一些有背景社團控制的電影公司和一些商業大亨也插手近來,誰都看到了電影事業的繁華前景,想要在里面分一杯羹了。
而且除了他們,新藝城和嘉禾當然也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如果是整體轉讓的話,他們兩家絕對沒戲,邵氏也不會愿意任何一家獨大的,但是現在這種競拍,花落誰家就很是撲朔迷離了,縱然邵氏和嘉禾有著過往種種的恩恩怨怨,但是它對于錢也是沒仇的。
當然,邵大亨擔心的聯合也出現了,面對著幾家的大鱷,一種小的電影公司聯合起來,這其中又以百戰和永盛為先,在他們的身邊都圍繞著一些小電影公司,而這些電影公司的性質也是可想而知,并且還有一些傳聞,這些聯合和幾家的大鱷背后還有一些串聯。妄圖達到利益均沾。
但是因為龍族這個意外,他們反正已經得到了五家影院,也不介意把水再攪渾一些。
縱然一些大鱷和聯合極力的壓價,但是一家家影院的價格還是節節的盤升,像是邵氏的這些影院占據的可都是一些黃金地段,可是黃金地段也分為特別繁榮和繁榮,十六家影院最后的價格最低的也在九十萬。一些特別好的位置甚至達到了一百七十萬。
這樣一算下來的話,顏旭可算是占了大便宜,當然這也是龍族在里面摻合提價的結果。龍族拍得的五家影院表面上是花了每年七百萬,實際上他們付出的只有每年五百萬,前四年兩千萬的租金。
而最后邵氏的十六家影院。除了龍族得到了五家之外,德寶也得到了其中的五家,他們上一年的票房成績簡直是太好了,而且拍攝的影片也很多,所以他們必須擁有自己的影院,而新藝城因為股東眾多,來參加拍賣本來就不是所有股東的意愿,看到如此之高的價格,叫了兩次價之后直接的放棄。
嘉禾也是同樣,他有自己的院線。拍到了是錦上添花,拍不到也無大礙,剩余的六家影院之中他只拿走了一家,那里正好也是他們香港影院分布的空白之處。
而剩余的五家影院則是被百戰和永盛他們拿走了,永盛有整個老新在后面支撐。財力雄厚,拿走了其中的三家,而百戰雖然身后也有著15k的影子,但是那終究只是幾個字堆的聯合,跟老新龐大的實力比起來,不管從規模還有金錢上都有些差距。所以他們只拿到了兩家。
當然雖然眾人都付出了不菲的代價,邵氏也不會輕易地把影院交給他們,十年的合約,四年的付款。
而且如果邵氏要放映影片的話,他們必須提供院線,并且分成比例是liusi,邵氏占影片票房收入的六成。
四年之后的租金,雙方協商而定,十年之后,邵氏隨時可以收回影院,或者擬定新的合約,影院所有的修繕,維護,機器更新和員工工資在即日起由租賃公司承擔。
也就在這段時間英雄本色的放映也逐漸得接近了尾聲,雖然還有一些影院在放映之中,但是都已經移到了早間檔或者午夜檔了,雖然還在慢慢的吸金,但是已與大局無礙。
三千三百五十萬的票房成績,已經是一個足以讓人目瞪口呆的數字,讓本來就驚呼電影時代來臨的香港電影評論界是更加的興奮。
這才剛剛幾個月的時間,已經有兩部影片超過了三千萬,而且一部比一部的高票房。
特別是英雄本色,低成本,過氣的導演和演員,這可是大家都不看好的,現在卻取得了這樣的成績,成為了香港電影歷史上最高票房的電影,甚至是引領了一陣時尚潮流,在大街上到處可以看到小馬哥打扮的人,風衣和墨鏡的銷量那可是直線上升,而且這個數字還不是它最終的數字。
而因為英雄本色的高票房,龍族影業的名字在普通市民的耳中也是逐漸的響亮起來,如果競標五家影院成功讓圈內人熟悉了龍族影業,那英雄本色就是讓圈子以外的人認知了龍族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