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找了一根大約
50公分長的鐵絲,把其中
20公分彎成一個圈。這個圈的大小需要根據野兔的體型來調整,野兔體型越大,圈就得越大,剩下的部分則把它拉直。
做好這些后,再把鐵絲綁在樹枝上。
這樣,一個跳兔套子就制作完成了。
夏長海和王喜棟一起做了七八十個跳兔套子,隨后帶著這些套子向山上走去。
野兔的數量很多,和老鼠的數量不相上下。他們倆剛走出不到半里地,就在一大片柏崗子上看到了密密麻麻的腳印。
其中,野兔那獨特的三瓣形腳印,辨識度非常高。
夏長海仔細觀察這些腳印,發現它們的行進方向是從崗子底部往頂部延伸,一直延伸到遠處的樹林中。
俗話說“野兔出窩,逢高必爬”。
野兔要是沒吃飽肚子,是不會下山的。
要是時間再早一點,這個時候就可以下套抓野兔了。
但現在這個時間,大多數野兔都已經出門,跑到山上的林子里去了。
如果現在把套子布置在這兒,那就得等到明天才能有所收獲。
夏長??刹幌氲冗@么久。
“走,我們去另一邊找找看。”
既然有野兔上山的腳印,那肯定也有下山的腳印。
于是,他們倆繞到崗子的另一側,果然發現了大量往山下走的野兔腳印。
這里正是夏長海想要找的地方。
“喜棟,你注意聽我說的位置。要把套子放在腳印上,鐵絲圈距離腳印大概
5-
10公分,腳絆要弄長一點……”
夏長海一邊說著,一邊給王喜棟講解布置套子的關鍵要點。
其實布置套子也不是很難,就是把跳兔套子插在腳印兩邊,把鐵絲圈放在腳印上方大概
5-
10公分的位置。
野兔在行進的時候是蹦蹦跳跳的,如果運氣不好,它的腦袋就會正好鉆進那個圈套里。
它的原理和傳統的野豬套差不多,野兔受到驚嚇后不會往后退,只會拼命地往前沖。
然而,鐵絲圈只能卡住野兔的腦袋,卻容納不下它肥碩的脖頸和后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