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及時反抗的士兵也很被動地被后夏兵制服。
呼延況見勢不好,急忙率后涼軍沖出重圍:
“撤——撤——快撤——”
人仰馬翻的后涼軍匆忙逃躥,扔下了大批糧草和輜重。
戰斗結束,清點戰場,后涼軍死亡兩萬,投降五千人,后夏死亡三千人,受傷兩千人。
后夏的朝臣與眾百姓誰也沒料后涼軍這么快就撤離了,元英決定乘此機會收回平陽。
之前,元英打探到鎮守平陽北門的后涼守軍只有五千人,相比其它城門力量要弱一些。
蘇碧菡決定與嘯林聯手攻北門。
蘇碧菡讓弓箭手向城墻上放箭,弓箭手密密麻麻一字排開,萬箭齊發。
鋒利的箭如疾風暴雨,向守城的后涼兵撲過去。
只見守城的后涼兵一排排倒下。
秦江月在城下組織一排人往城墻上放火箭,雨點般的火箭正好射在城門的據點,上面掛著后涼的黃色軍旗,后涼黃色軍旗瞬間被箭火點燃。
也有很多后涼的士兵被箭火擊中,他們猛烈地撲打身上的火焰。
這其間,他們向城下發射的箭已大大的減少,后夏士兵借機爬上城樓,然后迅地將多平陽城的北門打開。
經過一番巷口廝殺,最終后涼守將張懷遠舉械投降。
收復平陽后,元英的名氣大震,人們無不敬佩這個在后涼最危機的時候涌現出來的大英雄。
茶余飯后,人們對此次戰役作了精彩的描述與議論,其中最多的是這個元英很不簡單,大有蘇越將軍的風范:果敢、多謀。
“這個元英的作戰風格咋那么像蘇將軍??!
迅雷不及掩耳!”
“聽說,元英本人沒有蘇將軍高大魁梧,卻很有他的風度和氣概?!?/p>
……
人們沾沾自喜,津津樂道,覺得好日子又回來了。
有一個人卻因此次戰役心灰意冷,惶惶不可終日。
誰呢,吳階。
那一次彈劾徐洪時,他就發現這個元英很像蘇越,無論是說話的口氣還是行事風格都非常的像,他在心中就畫了不少的問號。
為了防止萬一,防止這個元英彈劾完徐洪再彈劾他,他便向皇上言明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