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國內外溝通不便,加上刻意為之,她更換了好幾次手機號碼,徹底與阮辛黎斷了聯系。
她也一絲不茍地履行了與金羽瀚的協約,在為他掌控的公司效力五年后,憑借出色的履歷和能力,成功跳槽到一家更具發展潛力,上升空間更廣闊的平臺。
她偶爾還會因工作或舊識關系與金羽瀚見面,金羽瀚似乎很享受這種會面,知道她想問什么,總是若有若無的放勾子,輕描淡寫地提及阮辛黎的現狀:“哦,你那位小朋友啊,聽說去學畫畫了?”“他那小畫室,開在春熙路,教小孩子,生意好像還行?”他像逗弄獵物般,欣賞著陳沒努力維持平靜的表情。
陳沒則表現得疏離而克制。
她告訴金羽瀚,自己很久沒和阮辛黎見面了,逢年過節都在德國,只讓國內認識的朋友幫忙送過一些禮物和祝福卡片。
然后,金羽瀚便會意味深長地笑一笑,開始談論別的事情,比如抱怨他兒子的叛逆期多么令人頭疼,說金昭野的倔脾氣完全遺傳了他媽媽,還半真半假地向陳沒請教:“以前你當他老師的時候,不是把他治得挺服帖的嗎?有什么秘訣沒有?”阮辛黎的日子則在另一條軌道上平穩前行。
他靠著在畫室打工積攢的錢,加上陳沒匿名留下的那筆獎金作為啟動資金,艱難但堅定地考入了當地一所不錯的藝術學院進修,系統地學習繪畫,并最終考取了教師資格證書。
畢業后,他用所有積蓄和一筆小額貸款,開了一家屬于自己的小小畫室,名字取得很溫暖,叫拾光畫舍,專門教小朋友畫畫。
畫室不大,裝修也不奢華,但布置得明亮溫馨,充滿了孩子們的涂鴉和陽光的氣息。
他不再是那個需要依附他人,用身體換取金錢的阮辛黎,他成了一個溫和耐心被孩子們真心喜歡的阮老師。
、歲月磨平了他身上的敏感和脆弱,沉淀出一種經歷過風雨后的平和成熟。
幾年后,陳沒回國述職。
處理完公事,她憑著金羽瀚多年前透露的模糊信息,找到了那條街,站在了“拾光畫舍”溫馨的門口。
她沒有刻意隱藏自己,只是安靜地站在那里,隔著玻璃窗,看著里面那個正在整理畫架的身影。
他穿著柔軟的米色毛衣,袖子隨意地挽起,側對著門口將一幅孩子的畫作小心地釘在展示墻上。
午后的陽光透過窗戶,給他周身鍍上了一層柔和的暖金色。
陳沒幻想過對方無數的模樣,唯獨沒有想過這樣溫和的成熟模樣。
洗盡鉛華,溫和沉靜,像一個真正在生活而不僅僅是在活著的大人。
畫室內的阮辛黎似乎感應到了什么,手上的動作微微一頓,當他的目光穿過明亮的玻璃窗,落在陳沒臉上時,時間仿佛凝固了。
他放下手中的畫釘,沒有遲疑,徑直走了出來。
午后的微風拂過他額前的碎發。
他站在陳沒面前,隔著幾步的距離,目光沉靜地落在她臉上,嘴角緩緩勾起一個平和而疏離的微笑,聲音溫和得像一陣風:“好久不見,你還是沒變。
”陳沒望著眼前這張褪去了所有少年稚氣,只剩下歲月沉淀的成熟臉龐,看著他眼中那片深不見底的平靜,心口像被什么東西輕輕撞了一下。
她努力回以一個同樣平靜的微笑,聲音里卻帶著一絲微顫:“你……變化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