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頭上的匾額,武鳶衣心里高興:“馨德好啊,有馨有德,馨德好!”常安年懵懂地抬起頭,扯了扯武鳶衣的衣角:“伯娘,馨德是什么?”武鳶衣蹲下身體,給常安年整理了一下衣裳和鬢角,“等我們年年讀了書認了字,便知道了。
以后年年還會學很多字,明白很多大道理。
”常安年很欣喜:“對!年年讀了書做大官,以后帶著阿爹阿娘,還有奶奶爺爺和伯娘過好日子。
”話說罷,常安年卻突然眉眼一垂失落起來:“可是娘說家里的錢不夠年年讀很多書,年年以后就算認字,也只能在田埂上用樹枝畫字,入不了學府,也用不起筆墨。
”“誰說的!”武鳶衣拍拍常安年的肩膀:“伯娘如今不一樣了,伯娘有神仙相助,有一把子好力氣,可以賺很多錢給年年讀書,給年年的娘治病!”她捏捏常安年肉嘟嘟的紅色小臉:“我們年年就放心,踏踏實實去讀書就好了。
”說罷,武鳶衣站起身帶著常安年走進學堂。
她能感覺到身邊的孩子在緊張,握住她的手都收緊了。
通常學堂是春日開學,但一般秋冬便會招新生,武鳶衣去的早也是想爭取給孩子一個讀書的名額,畢竟作為縣里唯一一家學堂,還是有很多父母想方設法把孩子送過去的。
武鳶衣入了門,便聽見一陣朗朗的讀書聲,她四處搜找了一番,被學堂的家丁攔上來:“干什么的?”“我來送孩子讀書。
”武鳶衣如實道。
家丁上下打量了武鳶衣一番,見她穿著一個洗的發灰的粉白色裙裙,頭發用破布條子盤起,鞋上還有塵灰,一看就是從鄉下風塵仆仆過來的窮農婦。
頓時心生不滿地說:“沒人引薦?也沒給先生到見面禮?就這樣巴巴來了?”“這”因是求學,牽扯到常安年的前途,武鳶衣將姿態放的極低,“來的匆忙,請幫忙通傳一聲吧。
我們懂規矩,入了學,束脩和禮數都會辦妥的。
”家丁揮揮手:“沒看先生都在教書嗎?校長有事出去了,你改天來吧。
”“那校長什么時候在?我們來一趟不容易。
”武鳶衣懇求說。
家丁本就是找個由頭打發這種偏遠地方來的窮小子,哪會真心實意跟她講,不耐地讓她出去:“書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讀的,我實話跟你講,這里坐著的不是年入五金的商戶子就是地方鄉紳家的孩子,除卻應有的束脩,每年的體己供奉都夠得上你們一家的吃食。
龍生龍,鳳生鳳,你這大字不識一個的農婦,讓孩子讀了書又能怎么樣呢?不過是拿銀子打水漂罷了。
我看,還是快些回去侍弄耕田,這樣才是長久之計。
”話說此處,武鳶衣已經忍無可忍,常安年見狀扯了她一下,低聲說:“伯娘,他說的是,我還是回家吧,還能幫家里做做活。
”“哎!這就對了,還是你個小子想的明白,不像你伯娘,窮的連件好衣服都買不起還指著你出人頭地呢。
”家丁肆無忌犯地嘲笑著武鳶衣和常安年,從他們的挫敗中感受到了無窮的快意。
武鳶衣拍了一下常安年的肩膀,她覺得現在正是給常安年上一課的好機會。
武鳶衣輕笑一聲,冷然道:“農桑者,衣食之源,人生之大本。
自來士農工商,你憑何看不起農者?或是,出身市井的你無法同他們一樣坐于儒堂,便相形見拙,因此認為窮人便不配讀書,將自己的無能怪罪于父母無能,家世貧苦!你卻不知讀書學習未必要坐于儒堂,你既站在此處,日日能聽見書聲入耳,見高師講課,完全可自學。
你不做,也不想,乃是你的淺薄絆住你的腳,如今你卻還想絆住別人的腳,阻撓別人向上攀爬,你不僅壞,更蠢!”“你!”家丁被武鳶衣的一番話罵的如鯁在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