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做,也不想,乃是你的淺薄絆住你的腳,如今你卻還想絆住別人的腳,阻撓別人向上攀爬,你不僅壞,更蠢!”“你!”家丁被武鳶衣的一番話罵的如鯁在喉。
他確實是想,憑什么自己沒能力讀書,只得在書院做一個小小的家丁?他更嫉恨一個出身農戶的小子都能被人送來讀書。
可武鳶衣的話提醒了他,讀書未必要坐在儒堂啊!只是雖然意識到這點,但家丁并不想在一個農婦面前受挫,于是便要揮舞掃帚將人趕出去。
卻在這時,身后響起了兩聲鼓掌的聲音,武鳶衣回過頭去,一個著儒衫的長須老頭不知何時出現,正滿臉笑意地看著武鳶衣。
武鳶衣僅看了老人一眼,便意識到老人的身份,長須儒衫,手拿書卷,除了校長便是老師。
而家丁的喚聲更確鑿了老人的身份:“校長,您什么時候回來了?”“剛才。
”校長慈藹地看了一眼怯怯的常安年,而后對武鳶衣道:“娘子高見,一番議論深入老夫的心里。
當年,老夫便是學堂外的一個殺魚的兒子,從未正統上過學,念過書,如今竟也是一方學院的校長了。
娘子的話不禁讓我回憶起從前,實在唏噓感慨啊!”家丁便是再不濟,也知道自己是拍馬蹄子上了,連忙找了個還有活在身的理由匆匆離去。
他一走,武鳶衣便對校長作揖行禮:“見過先生,方才聽先生所言,應是明白鴻鵠之志在千里。
而父母愛子,則愿傾盡全力扶持守望的心情,望先生將侄子留下,給他一個機會。
”校長點點頭:“娘子所言不像沒讀書的村婦,倒像是明理的儒生。
”“明理與否,本就不拘于學堂還是田間。
若天下人人都能明理知理,便不會有無端爭端。
”校長深以為是,“想來娘子家里的后生得娘子教誨,會是個懂事明理的好學生。
”武鳶衣明白,這是校長同意收常安年了,于是立刻作揖道謝,并叫常安年現在就行了師禮。
常安年在來時的路上已經被武鳶衣教過,所以武鳶衣一說,他立刻就俯身沖校長雙手抱拳:“老師,學生這廂有禮了。
”“好好。
”校長捋著胡子笑意連連。
二人跟隨校長進了書房,簽了一份入學書,又繳納了束脩,便等于常安年入了學。
“今年都是老生,恐怕孩子適應不了,年后,便送孩子過來吧,也好結交一些新的朋友。
”校長道。
武鳶衣連連稱謝。
恰好到了飯點,她不敢帶著孩子多留,于是告別校長,從學堂里走了出來。
年年只覺得懵懵的,沒想到自己竟然真的有書讀了,童聲童氣地問武鳶衣:“伯娘,我真的有書讀了嗎?”“當然了,我們家年年可要努力啊!”武鳶衣捏了捏常安年的小臉。
回家的路上,風都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