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健同志說得沒錯,據我所知,國家和省市對產業集聚區建設都有專項資金和項目支持。”
“而且在縣級這一層面,產業集聚區的建設還沒有全面鋪開。我縣要搞,屬于先行先試、搶抓機遇、棋高一著,是完全能夠爭取到上級資金扶持的。”
“而且,行健同志前期做了充分的調研和論證,他的這個方案很科學,有極強的前瞻性,完全可行。”
緊接著,白云裳目光掃視全場,語氣鄭重其事地說道。最她的態度就是對趙行健最有力的支持。
最重要的一點她沒說:產業集聚區搞成了,培育出成百上千個企業,會完全替代高污染的“鉬礦”產業,為鐵山縣經濟注入強勁的動力。
楚江才沉吟了一下,說道:“如果上級資金能夠支持一半,發行專項債再籌集一部分,最后向銀行貸款一部分,這樣算來,也還能勉強把產業集聚區的架子搭起來,我原則上不反對。”
他之所以不反對,不是因為有多贊賞趙行健的眼光,更不是為鐵山未來發展大計著想,而是有著巨大的私心!
因為,這個產業集聚區在全市屬于首例,毫無疑問會成為全市的亮點,吸引上級領導的高度關注。
如果搞成了,將是巨大的政績,上級論功行賞,他作為鐵山縣的縣長,也會分到一杯羹。
如果搞砸了,項目是白云裳決策上馬的,罵名和責任由她去承擔,傷不到楚江才一根汗毛。
橫豎他是不吃虧。
白云裳見楚江才表態,就說道:“關于這個項目,大家還有不同意見嗎?”
既然楚江才表了態,其他常委也都默認,沒人再唱反調。
“那好,產業集聚區這個項目就這樣定下了。等上報到市里備案審批后,再部署實施。”
白云裳一錘定音地說道。
“白書記,我有一個疑問,這個產業集聚區項目定下了,建在什么地方?選址是不是也要在會上研究一下?”
這時,余為民突然開口問道。
坐在一旁的趙行健,立刻嗅出味來了,這家伙不懷好意,要來搶功了!
白云裳凝了他一眼,已經識破了他的小聰明,淡淡一笑說道:“這還用問嗎?這個項目是行健同志規劃的,選址當然是在鹿鳴鄉。”
“這恐怕不妥!產業集聚區選址,首要考慮的是交通便利、服務配套完善、經濟繁榮的區域。”
“鹿鳴鄉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發展滯后,各方面都不符合這些條件!”
劉建國立刻出言反對。
“是啊,鹿鳴鄉地處山區,距離縣城幾十公里,連一條像樣公路都沒有,把產業集聚區建在那里,就好比是把一桌好酒好菜,擺在了廁所里!招商引資怎么招?哪個企業家愿意跑到山旮旯里投資建廠?”
紀委書記王天定接著說道。
余為民見兩個領導鋪墊的差不多了,就趁熱打鐵,笑著說道:
“各位領導,我們城關鎮交通發達,有貫穿南北的國道穿境而過,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配套設施,在全縣都是天花板,是全縣的中心樞紐,這些優勢,是任何鄉鎮完全不能比的。”
“所以,我斗膽毛遂自薦、主動請纓:在城關鎮郊區劃出一塊地建設產業集聚區,我敢保證,在全鎮齊心協力的努力下,一定能把集聚區建成!”
余為民說完,還似笑非笑,鄙視地瞟了一眼趙行健。
他的話立刻得到幾個常委的回應,連連點頭。
“我贊成為民同志的提議,聚集區建在城關鎮是最佳方案。白書記,你看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