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笑了笑,端起杯子去接水。飲水機旁邊的窗戶正對著老街,陽光落在青石板路上,像鋪了層碎金。她知道,這只是開始,但腳下的路,終于踩得踏實了。
舊爭執與新邊界
“非遺體驗日”辦得很成功。轉角處的新可能
“時光郵局”正式開業那天,來了很多人。八十歲的剪紙奶奶剪了只鳳凰貼在門口,老木匠張師傅做了個巨大的木質郵筒,孩子們圍著“聽潮樓”前的銅鈴鐺吵著要拍照。
安然站在二樓的窗邊,看著樓下熱鬧的場景,手里拿著林深寄來的明信片。上面畫著a市的雪,梧桐樹上積著薄薄的一層白,旁邊寫著:“a市下雪了,玉露很精神。”
蘇總監走過來,遞給她一杯香檳:“恭喜你,安然。我們剛接到通知,‘老街漫游’項目入選了省里的文化創新案例。”
“多虧了團隊的幫忙。”安然笑著說。
“別謙虛,”蘇總監看著她,“我知道你為了這個項目付出了多少。對了,下個月集團要在a市開分公司,負責‘城市微旅行’項目,我想推薦你去當負責人。”
安然愣住了:“去a市?”
“是的,”蘇總監點點頭,“那邊的市場潛力很大,而且你的大學也在a市,人脈和資源都更有優勢。當然,這只是建議,決定權在你。”
回到宿舍,安然攤開地圖,在a市和海濱區之間畫了條直線。一邊是剛起步的熟悉工作,有海浪和老街的煙火氣;另一邊是充滿未知的新挑戰,有熟悉的梧桐和可能的未來。
她拿出手機,翻到和林深的聊天記錄。從最初的“鄰居你好”,到后來的“畫改好了嗎”,再到現在的“雪天適合煮火鍋”,不知不覺間,已經攢了幾百條。
“在忙嗎?”她發了條消息過去。
“剛畫完一張畫,”林深很快回復,附帶一張圖片,“你看,把海濱區的三角梅畫在了a市的梧桐樹上,是不是有點奇怪?”
圖片上,火紅的三角梅纏繞著金黃的梧桐葉,兩種截然不同的植物在畫里卻意外和諧。安然看著那張畫,忽然笑了。
周末,她又去了老街。老木匠張師傅正在做一個新的漁船模型,說是要送給“安主管”當禮物。“聽說你可能要走?”他抬頭問,眼里有點不舍。
“還沒決定呢。”安然蹲下來幫他遞工具。
“走也好,留也好,”張師傅慢悠悠地說,“年輕人嘛,就該往舒服的地方去。像我們這老街,以前也熱鬧過,后來冷清了,現在又活過來了,都是緣分。”
安然想起剛離婚時,母親總說“女人離了婚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可她現在覺得,斷了線的風箏,才能飛向想去的地方。
晚上,她給林深打了個視頻電話。鏡頭里的他剛洗完澡,頭發濕漉漉的,背景里能看到窗臺上的玉露。“我可能要回a市工作了。”她說。
林深的眼睛亮了一下:“什么時候?我去接你。”
“還沒最后定,”安然笑了,“不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