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是參加過縣試的,而且還是縣試中的佼佼者,掃了一眼試卷,大家都已經心里有數。
其他題目還算中規中矩,不算太難,但也需要花些心思去應對。
但要想在府試中脫穎而出,關鍵就在于這最后一題了。
‘娘的,上次那個圈圈,我好歹從誠信的角度破題,雖然有點取巧,但也不算錯。
’
‘可這次的題目,這怎么弄?’
‘難不成又說自己看不懂?’
‘可問題是,如果連“二”字都看不懂,恐怕考官看了我們的卷子會直接扔進廢紙簍吧!’
‘唉,胡大人的題目怎么就這么難搞啊!’
‘難道就非得這么折騰人嗎?’
其實大家的心思都差不多,空著是絕對不可能的。
那么怎么破題,就得抓緊時間思考了。
在縣試后的交流中,大家已經分析出了胡惟庸在縣試考題中留給大家的三條破題思路。
只要選其中一條,不出什么差錯,基本都能通過。
所以,經過總結和討論,大家這次都明白,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胡惟庸預設的破題思路。
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如果說上次那個圈圈是因為沒人認識,所以無從下手,讓人手足無措。
那么這次的“二”字就恰恰相反,太熟悉了。
就算是剛啟蒙的小孩,也不可能不認識這個“二”字。
但問題是,認識了又怎么樣?
太熟悉了反而不好辦啊!
以這個字為題寫策論,天知道會偏到哪個地方去?
一時間,考場上眾位學子個個皺著眉頭,滿臉苦思。
真是無可奈何,毫無辦法!
算了,先把其他題目解決了再說吧。
不過,人與人終究不同。
就在其他學子埋頭苦寫前面的題目時,解縉卻雙目無神地盯著考卷。
“二?二!二……”
若是這一幕出現在影視劇中,少不了要用特效來表現。
在解縉的腦海中,無數的書本化為一串串閃著金光的文字,飛速掠過。
實際上,解縉只是全神貫注,在自己的記憶庫中飛速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