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別說,按照破題思路的不同,對照胡惟庸的說法,還真就對得上號。
破題思路是“不知道、誠信”的,果然就是憨厚、老實的人。
破題思路是“雜書”的,還真是游歷多年或者喜歡雜學的,見多識廣、博覽群書。
破題思路是“四書五經”的,那都是把經典讀得滾瓜爛熟的好苗子。
得,胡惟庸一通瞎忽悠,居然真就得到了印證,那這就不是忽悠了。
所以,胡惟庸的考官之位,穩得不能再穩。
畢竟,說到底,科舉就是給朱元璋這個“地主老爺”選長工。
朱元璋這個“地主老爺”對現狀還算滿意,楊憲一個長工突然跳出來指手畫腳,憑啥?
朱元璋心里雖然不痛快,但臉上卻看不出任何端倪。
另一邊的李善長先是愣了一下,隨后差點沒忍住笑出聲。
李善長笑也正常。
因為上門退婚那件事,他和胡惟庸已經徹底決裂了。
胡惟庸辭去丞相之位,閉門不出,實際上已經主動與淮西那幫老兄弟劃清了界限。
如今的胡惟庸,雖然與淮西一派還有些舊情,但實質上已經是孤家寡人一個。
要硬說胡惟庸是誰的人,那只能是朱元璋的人。
沒錯,胡惟庸現在折騰來折騰去,把自己折騰成了“孤臣”!
這種人看起來孤立無援、形單影只,可實際上呢?
得罪他就等于打了朱元璋的臉!
老對手做出如此不明智的舉動,李善長不笑才怪。
李善長在笑,劉基劉伯溫卻滿臉擔憂。
他是朝中少數幾個看透局勢的人。
他也發現了胡惟庸如今地位和角色的轉變。
所以,劉伯溫很清楚,楊憲這次怕是要碰一鼻子灰了。
因為,如今的胡惟庸不結黨、不營私、不攬權、不貪財,低調得幾乎不像是一個曾經位高權重的人。
要不是今天的事情牽扯到他,朝中還有幾個人能想起他?
可偏偏就是這么一個人,朱元璋一旦有事,便毫不猶豫地把他叫了出來。
結果,無論外面怎么議論,至少在朱元璋眼里,胡惟庸的差事辦得非常漂亮。
這說明什么?
這說明胡惟庸才是真正得到皇上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