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采購的kpi是保障生產供應、控制成本!你這……有點超出范圍了吧?”
“王工,”我深吸一口氣,“這不是范圍不范圍的問題。技術支援中心協助復核,發現問題上報是我們的職責。”
“安全這事,沒有‘超出范圍’的說法。”
“多問一句,多查一步,可能就是少一個漏洞。我理解采購的壓力,但安全線守不住,生產供應也保障不了。”
“行行行,孫工你覺悟高。”王磊的語氣有點敷衍了。
“材料你都看過了,疑點你也提了。你的意見是?”
“我的意見是,這份供應商資質存在背景復雜、關聯公司風險不明晰的疑點,建議暫緩通過,做進一步背景調查。”
“特別是對‘星輝技術咨詢’這家公司的實際業務、資金來源和核心人員做穿透核查。”
“還要穿透核查?孫工,這流程太長了!生產那邊還等著這批件下鍋呢!耽誤了節點誰負責?”
“你要堅持,那你就按流程走唄,把意見報上去。我這邊的意見很明確:手續合規,價格合理,風險可控,建議通過!”
他說完,似乎又覺得語氣有點沖,補了一句,“當然,最終決定權在領導那兒。你報吧。”
“嘟…嘟…嘟…”電話被掛斷了。
我放下聽筒,王磊的態度不意外,采購和生產有他們的壓力。
但他的話更讓我確認了自己的擔憂不是多余,把“手續齊全、價格合適”當成唯一標準,本身就是最大的風險。
沒有猶豫,我立刻調出內部報告系統,新建了一份《供應商資質復核風險提示報告》。
我客觀地描述了明光精密的基本情況、價格優勢、檢測合格等正面信息。
然后重點指出了股權結構復雜、關聯公司,特別是星輝技術咨詢。背景不明晰的風險點,并列出了我建議的進一步核查要求。
報告核心問題都點明了。
最后,我選擇了直接上報人——技術支援中心主任,陳國強。
按規矩,這種報告會同時抄送給采購部和相關項目組負責人。
我知道王磊很快就能看到,也知道他肯定會不高興。但該做的事,就得做。
剛發送不到五分鐘,我桌上的電話就響了,是陳主任。
“孫琳,報告我看到了。你馬上來我辦公室一趟。”陳主任的聲音聽不出情緒。
“好的,主任,我馬上到。”我放下電話,起身快步朝陳主任辦公室走去。
我心里有點打鼓,不知道陳主任對這份報告怎么看,是覺得我小題大做,還是……
推開陳主任辦公室的門,電腦屏幕亮著,顯然剛看完我的報告。他抬起頭,那雙銳利的眼睛隨即看過來。
“把門關上。”他指了指門。
我關好門,走到辦公桌前站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