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號臺雖然“非核心”,但連著趙工的關鍵項目。
“好。你也抓緊時間休息會兒,明天事兒不少。”陳主任說完就掛了。
放下電話,凌晨的困意被徹底驅散。屏幕上的7號臺狀態標識,依舊是一片安穩的綠色。
我調出報警時的系統日志詳情頁,目光鎖定在時間戳上:03:20:15
我下意識地瞥了一眼右下角的時鐘。距離報警發生已經過去了二十五分鐘。
我點開這臺設備的歷史報警記錄。e-107級別的通訊丟包報警,近三個月只發生過三次。
前兩次間隔都很長,一次在下午設備啟動自檢時,一次在周末例行維護重啟后。像這樣發生在凌晨運行中段的,是第一次。
手指在鍵盤上敲擊,調取了7號溫控臺所在試驗區域的內部監控畫面回放。
時間軸拉到03:20:00到03:20:30。畫面很安靜,只有設備指示燈規律的閃爍。
03:20:15前后,沒有任何人員接近,也沒有明顯的環境擾動,排除了物理干擾的可能性。
那問題大概率還是在設備本身或者……網絡上?
我又打開內部網絡狀態監控面板。這個時間段,整個內部網絡的流量都很平穩,沒有異常峰值或丟包記錄。
但陳主任的話時刻警醒在腦子里——“除了溫度以外的‘異常點’”。
我盯著屏幕,導出的數據包是設備傳感器發出的原始二進制流。
按照規程,我明天需要做的是格式校驗和完整性校驗,確保數據本身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沒出錯。
但如果……問題不是出在數據本身的內容(溫度值)上,而是隱藏在數據流里的某些“額外信息”呢?
比如,一個刻意設計的、微小的通訊延遲,用來傳遞某種信號?或者……試探系統的反應?
現在想這些太遠了,先等拿到數據包再說。
屏幕的光映在臉上,凌晨的寂靜里,只有鼠標點擊和鍵盤敲擊的聲響。
那08秒的黃色閃爍,此刻在我心里,投下的影子比黑夜還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