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人,大多是閭山派十八壇中上山去參加法會的俗家弟子。
由于這種情況,齊一不敢再亂出門,他幾乎整天都待在客棧的房間里,以免被他人發現。
到了呂山法會的頭一天下午,就已經有人開始陸陸續續地登上山去。十八壇中屬于呂山宗勢力范圍的人們,都已經提前上山了。
然而,那橫山宗的宗主云濤,性格多疑,再加上這次他要與呂山宗的云騰爭奪法王之位,更是擔心對方會對他不利。
所以,他和他的門下弟子并沒有上山,而是選擇住在山下邑鎮的客棧里,打算等到第二天早上法會當天再上山去。
第二天清晨,天色剛剛微亮,山下邑鎮客棧里的閭山派門徒們,就已經浩浩蕩蕩地朝著山上走去。
就在這時,齊一頭上戴著買來的花白假發,下巴上粘著假胡須,把自己裝扮成一名普通的閭山派中年俗家弟子,混在人群之中,一同走進了呂山宗的山門。
所有人到了山門照壁之處都得下馬,只能步行上山,這是教派規矩,以視為對閭山派祖師爺的尊敬。
那呂山雖然并不算名山大川,但氣勢頗為不凡,自古便是道家名山,更是閭山派的第一祖庭。
相傳當年閭山派的祖師爺九郎真君許遜,得道后第一次便是在此收徒傳道,定下閭山教規,光大教派。
而后面的歷代閭山法王祖師,其法王殿也多駐扎于此。
而這呂山上的道觀,名為“太極玉隆宮”,又稱“凈明真境”。說來它可并不簡單,乃是皇家敕造。
原來在宋代,閭山派祖師許遜極得北宋皇室尊崇。大中祥符三年,將西山游玄觀升格為玉隆宮。
政和二年,微宗皇帝遣內使請大匠人在玉隆宮建道場七晝夜,誥封許遜為“神功妙濟真君”。
后又仿西京崇德宮規制,在西山改建太極玉隆宮。建筑宏偉壯觀,為宋代著名道場。
而那時的西山,后來改了一個名字,便是如今的呂山。
這呂山雖然并不算非常高大,但山上歷代修建了不少道家宮殿,整體建筑規模龐大,一些毀于戰火,如今還有十多處大殿,四五十處偏殿和上百余間寮房。
這呂山上的情況齊一并不陌生,他曾經來過無數次。
此刻他跟著眾人,一步步沿著臺階往上走去,在山門大殿拜了祖師爺后,然后眾門徒便繞過幾處大殿,來到即將舉行法會的八卦法壇之處。
此刻那法壇布置得極為莊嚴肅穆,步罡毯上繪制著二十八宿星圖,五方令旗按東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黃方位布置。
抬頭望去,那內壇供奉的主神塑像及神位,乃是三清尊神和閭山的開山祖師。
中壇安置配祭的神靈,有四御、太乙救苦天尊等神只。
外壇設置護法神將及游仙牌位,配套各種幢幡、華蓋和儀仗。
三壇下面的主位也是方位規制,三大宗門的法座,坐向為坐北朝南,象征法天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