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不過不入流
“扶蘇就如此甘心俯首稱臣?”
嬴政在蒙武家中,聽到扶蘇已經稱臣的消息,臉上神色陰晴不定。
扶蘇是他之前看好的繼承人。
哪怕扶蘇信奉儒家,但這么多年來,嬴政在扶蘇身上下的功夫可不少。
扶蘇的才干,嬴政從未否認過。
如果不是趙凌橫空出世,扶蘇絕對是眾公子當中最適合當儲君的人選。
扶蘇有他的傲氣,不然又怎敢在朝堂之上公然與反駁嬴政的觀點?
嬴政甚至有些不敢相信,扶蘇就這樣將皇位拱手相讓。
那可是皇位??!
當真是他一點為君者的霸氣都沒有,還是趙凌實在太過優秀?
嬴政真的叫怒其不爭,不敢爭的爭!
蒙武坐在下首,望著臉色陰沉的嬴政,試探地開口:“陛下,這不是很好嗎?若扶蘇公子不愿臣服二公子,那豈不是骨肉相殘,兵鋒相見?”
嬴政坐在那方,猛喝了一口白酒,并不回答蒙武的問題,而是冷冷地看著蒙武:“那逆子即使解決了胡患,他卻重用商人,還要讓那些平民讀書習字,這不是亂了國之根本嗎?”
嬴政說是這么說,但他在得知趙凌的所作所為之后,也一直在心里想一個問題,趙凌這么做究竟對還是不對。
他從來都不是一個古板的帝王,否則也不會做出那么多史無前例的壯舉。
《商君書》也說了:“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商鞅同樣認為,法制要適應時代的需要,因時變法是古代帝王、霸主采用的治國方略,統治者必須變法革新,才能強國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