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學子們,開始聽得只覺得有些無聊。
他們都是權貴子弟,哪怕嬴政在位的時候,權貴也是可免除普通徭役的。
權貴家族擁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他們的農民或奴隸,耕作主要由佃農、雇農或刑徒完成,無需親自勞動。
相比之前墨家給他們帶來的震撼,田驥講的這些實在顯得沒什么意思了。
他們學農家的耕種干什么?
田地那么多,自然是有賤民去種的!
他們都花十金到尚學宮學習了,難道還要去學如何種地耕田?傳出去豈不叫人笑話?
哪怕皇帝重農,絕大多數權貴子弟也是絲毫不會動搖的。
他們可以入法、儒、墨、兵,哪怕拜入道家和陰陽家門下,也絕不可能拜入農家門下的!
農家的弟子的確多了些人,但那些人都是曾經權貴的門客,他們沒有深厚的背景,也沒有權貴子弟那種高傲,在得知楊稷被皇帝收為弟子,仿佛嗅到了機會,這才決心拜入農家。
這些人其實也在賭,賭他們也會如楊稷一般被皇帝看中。
再不濟,他們與楊稷同學同食,未嘗不是一份機緣?
將來楊稷發達了,他們何嘗不可以抱楊稷的大腿?
說不定楊稷幫忙向皇帝舉薦一番……
尚學宮這些學子,要么就是被家中嚴加管束教育過,要么就是有些能力的士,他們的認知未必多強,但心眼子可多著呢。
草原上絕大多數地方也都不適合耕種,所以匈奴對農家也并不感興趣。
直到講到最后,田驥漫不經心地說道:“經我等培育的土豆已經一畝可產十三石。”
:差距過于懸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