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這鄭大人真好啊,不愧是我們武將家的兒婿,做事就是細心還知道給他們送棉衣。”一個將士說道。
“以前哪個戶部的官想起來我們邊疆的人了,巴不得讓我們這些人不吃不喝還能守邊疆,一文錢都不想出。”
在他們眼里戶部的官都摳,鄭山辭做了戶部尚書還想著他們,這讓他們對鄭山辭有好感,再加上長陽侯的關(guān)系,武將對鄭山辭也沒什么惡感。
他們呼出的氣都變成了白氣,在邊疆這片不毛之地,沒什么人氣。他們每日都要起來晨練,而后去城墻上站崗。有蠻夷站在城墻下叫喊,士兵們已經(jīng)習慣了,反正這個時節(jié)他們是不會打起來的,只當他們的話是耳邊風。
蠻夷們看見大燕的士兵精神飽滿的樣子,心里犯怵不敢進攻。
邊疆今年還是維持了穩(wěn)定。
冬去春來,眨眼間就過去了兩年。這兩年的稅收都保持在一千萬兩以上,從前費勁心思完成的清丈田地在今后的年歲里效果很明顯,隱隱有大燕盛世的境況。
大燕有一段中興之治,當年的稅收就達到了一千萬以上,但只有一年達到了一千萬這就讓皇帝跟朝中的官員欣喜。現(xiàn)今大燕已經(jīng)連續(xù)三年達到了一千萬兩銀子的稅收,這樣的好兆頭讓官員們也動了心思。
最近就有官員拜訪魏首輔談起俸祿的事。
“魏大人,從大燕立國開始,官員的俸祿就定下來沒有上漲過。京城的物價都上漲了十幾倍,我們還是拿著原來的俸祿。以前覺得朝廷有困難,大家都是咬牙挺著,現(xiàn)在國庫里有銀子了,我們這些官員的俸祿也要漲一漲吧,哪怕是漲一點也成。”
這不是第一個人跟魏首輔提出漲俸祿的事了,魏首輔嘆氣說道:“諸位的心思我都理解,戶部這幾年是賺了些錢,但每年花銷得也多,我雖說是首輔,但戶部內(nèi)部的事還是鄭大人更了解,你若想漲俸祿,我覺得你去找鄭大人問問他的建議如何比較好。”
官員想了想,明白魏首輔這是把皮球踢到鄭山辭身上,他點點頭也想聽聽鄭山辭怎么說。
鄭山辭在內(nèi)閣勤勤懇懇,把奏折改完后就被三名官員找上門。鄭山辭看出來者不善,他讓小吏送了三杯茶過來。
“三位大人坐下說吧。”
鄭山辭神色溫和坐在一處先抿了一口茶。
看見鄭山辭這般起氣定神怡,三位官員不由覺得自己矮了一頭,本來氣焰高漲,現(xiàn)今肚子里的火就跟見了水一樣收斂起來,低眉順眼的坐下來喝茶。
其中一個官員抿了一口茶開門見山把給魏首輔說的話又說了一遍。
鄭山辭沉吟:“官員的俸祿低,我深有體會。這事我一定會放在心上,但是這筆錢陛下怕是另有他用,幾位大人若是相信我,等以后戶部多掙錢了,我一定上奏給陛下提高官員的俸祿。”
鄭山辭說的是實話,武明帝早就想等國庫充盈后對蠻夷動武,現(xiàn)今國庫的銀子再加上他私庫的銀子可以給蠻夷打上一陣,這是他的宏愿,自然不希望有人來阻礙。
三位官員一聽涉及到武明帝,頓時態(tài)度就變得謹慎起來,跟鄭山辭寒暄幾句就匆匆離開了內(nèi)閣。
“這事跟陛下有關(guān),我們可不想鬧到金鑾殿上去,不然有我們好果子吃的。”
“算了算了,以后再看吧,如今的日子勉勉強強也還能過下去。”
“你們還能過下去,我確實有些困難了。”那六品官員苦笑一聲。
挨餓倒不至于,每月還有祿米在,他們家里只有一個丫鬟家里什么都要做,車夫要養(yǎng)著,畢竟做官了還是要講排面。不過現(xiàn)今把馬車賣了,車夫辭去以后走著去皇宮也成。
鄭山辭下值一般都是走著出行,下雨跟冬天才會坐馬車回去。
節(jié)省點,以后還不知道能不能漲俸祿。他的這個官職在京城沒什么油水可撈,又不是什么顯赫的部門,京城中的官員眾多,一個六品官旁人看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