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他抽紙巾擦掉指腹沾上的粉底。
這檔真人秀是淘汰賽選拔制度,來參加比賽的選手以初出茅廬的新人演員為主,
打拼多年未紅、或短暫紅過后來糊得悄無聲息的過氣演員為輔。
綜藝也都有劇本,不過是按階段寫的,
裴令宣拿到的前兩期劇本是要他樹立一個“毒舌、嚴苛”的導師形象,既然他唱白臉,那就有人唱紅臉,評委相互間意見不合、你爭我搶,火藥味十足,收視率才能上去。
觀眾本質吃瓜群眾,最愛看撕逼,把吵架演繹得精彩萬分的影視劇和綜藝都爆紅了。
但是他在演戲這件事上,只對自己高標準,對于別人在鏡頭前的表現,他能給予的關注度極為有限;換句話說他對自身以外的人是相當寬容的,只要不和他對戲,演得好或差應當交由導演和觀眾來評判,與他有何相干。
所以要他點評他人的演技,實在強人所難;他對此沒有看法,怎么樣都可以。
而且據他所知,網友們對他來參加本檔節目頗有異議,質疑他是否有資格與大牌導演和國際影后同坐評委席;不過異議代表話題,有話題就有人看,現場錄制的門票百分之七十是賣給了他的粉絲。
評委參與的是晉級打分環節,四位評委和席上觀眾們的手中各自握有投票權,導師和大眾評審的票權在評分內的占比不同,兩邊票數相加等于選手的總成績;選手兩人為一組合作競演,得分高者晉級、得分低者淘汰。
每一輪比賽有四張保送卡,能夠使一位選手免票晉級,每輪比賽每位評委只能使用一張保送卡,可棄權,棄權等同作廢。
緊張刺激是生存賽的看點,但綜藝效果多靠剪輯師的努力,真實錄制過程是枯燥難熬的,坐在評委席看一幫半吊子復現經典影視劇片段,后方還有觀眾笑場,裴令宣把自己大腿擰青了才沒跟著她們笑出聲。
到下半場要好些,后臺候場的演員們在等待中緩解了緊張感,進入狀態了,發揮更穩。
想想也是,誰能不緊張啊。臺下坐著一流導演和頂級表演藝術家,他們試鏡和指導過的演員比你戲劇學院的老師還多,要是有幸被相看中了,指不定能一飛沖天。當然,以裴令宣的視角而言后一種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一部劇和一部電影,找誰來演,在投資人眼里沒那么重要,如果你沒有強大的吸金能力,那我捧你和捧他,有什么差別?
除非能帶資進組,不然制片人和導演更樂意找熟人合作。
這電視臺的節目策劃會來事兒,安排了各評委的代表作品作為選手的比賽試題,裴令宣最廣為人知的角色卓昀眾望所歸地入選了,并且選的是卓昀和宛夫人在塞北蠻族部落氈房里對峙的那場戲。
自己演過的戲,不能再走神,須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觀看,給出最中肯實用的評價。
顏控不丟人,裴令宣就敢堂堂正正地說他喜歡在臺上扮演卓昀的男孩子,名字特別,叫伊格,明朗清俊的面龐,高高大大,也許不夠貼合卓昀,但形象很討喜。
伊格的簡歷和資料表上寫他是歌手出道,參加過林子晗走紅的那檔選秀綜藝的第二季,可惜運氣不佳沒能成團出道;后續公司資源跟不上,只能在網劇里演一演小配角,由于缺少舞臺和曝光機會,這兩年粉絲差不多跑光了。
小紅靠捧,大紅靠命,星運是玄學,天賦和努力都不是必要條件,娛樂圈里像伊格這樣長相個性都不輸林子晗,還有一把好嗓子,卻明珠蒙塵、暗淡無光的小年輕比比皆是;漫無止境地熬下去,或許有朝一日能發光發亮,又或許永無出頭之日,等著合約解除退圈,轉行再就業。
這種人很多,可是能走到他面前來的很少。他們會更珍惜每一次露臉的機會,畢竟這可能是最后一次,一失誤就再沒有以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