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在齊格縣做了十來年的縣太爺,如今四十多歲,靠著吸百姓們的“血”,已經積攢了足夠多的財富。
不過有一件事如同疙瘩般,梗在他心里也同樣有十多年。
當年能坐上縣太爺的椅子,離不開姐姐的照顧和培養。
兄弟姐妹五個,他排老二,而他的上面,有一個大了三歲的姐姐。
他姐姐雖然沒讀過書,但卻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人。
她深知放羊的男孩子很難有出息,于是便早早嫁人。
一來是減少家里面的負擔,二來是補貼家用。
如此便可供巴音入學堂,讓后者離開那滿是羊屎味的草場。
疾苦人間有大半人身上的故事不會有好的結局。
巴音的姐姐便是如此。
某個雪厚風寒的日子里,生了兒子貢亞后,她便雙眼一閉,離開了人世。
當時巴音剛進入縣衙,還在給上一任縣太爺做主簿。
等他收到姐姐死亡的消息趕到時,連后者最后的模樣都沒有看見。
再后來,由于姐夫重新娶了個婆娘。
外甥貢亞便開始受到欺凌。
這事傳到巴音的耳朵里后,他毅然決然將外甥接到身邊。
那時的生活雖然算不得富裕,但確實很幸福。
每天回家看見貢亞在屋里乖乖讀書,巴音總能回憶起姐姐的音容笑貌,就仿佛姐姐從來沒有離開過他一般。
一切的改變便是在巴音當上縣太爺的那一年。
縣太爺可是整個縣城里最大的官,新官上任嘛,每天的應酬根本就應付不完。
就因為如此,便少有時間管教已經變成半大伙子的貢亞。
等他發現的時候,貢亞已經從乖巧的讀書郎,變成了欺行霸市的小流氓。
那句“老子舅舅是縣老爺”,宛如夢魘一般折磨了巴音好些日子。
如若這貢亞不是姐姐留下來的骨肉,那么處理起來很簡單,直接踹出家門就是了。
可是他能走上仕途,離不開姐姐當年對他的培養和支持。
最難解決的一點,便是姐姐對他的恩情在這小小的縣城里人盡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