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我在聽。”
她終于找回自已的聲音,帶著抑制不住的顫音,“請問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對方耐心地一一告知:身份證原件、學(xué)歷證明、兩張一寸照片,還有一支黑色簽字筆。每一個字都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她心底漾開層層漣漪。她拿出筆和紙,指尖顫抖著記錄,字跡歪歪扭扭的,像極了陳亦總笑話的
“螞蟻爬”。
“筆試主要考察基本法律知識和文字能力,面試側(cè)重應(yīng)變能力和職業(yè)認知。”
男人的聲音透過聽筒傳來,清晰而鄭重,“請務(wù)必準時參加,遲到十五分鐘視為自動放棄。”
“我一定準時到。”
林靈的承諾擲地有聲,仿佛在對誰許下一個神圣的約定。
掛掉電話的瞬間,林靈突然蹲下身,把臉埋在膝蓋里。手機從掌心滑落,屏幕還亮著,映出她泛紅的眼眶。不是悲傷,也不是委屈,而是一種洶涌的情緒,像被堤壩攔住的洪水,終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她想起三年前接到陳亦犧牲消息的那天,也是這樣一個晴朗的午后,只是那時的陽光帶著灼人的溫度,把她的世界烤得寸草不生。而此刻,通樣的陽光落在身上,卻帶著久違的暖意,像有人輕輕拍了拍她的后背。
“你看,”
林靈抬起頭,望著窗外掠過的鴿子,聲音里帶著濃重的鼻音,“我離你又近了一步。”
那些被她小心翼翼藏起來的思念,那些支撐著她走過漫長黑夜的信念,此刻都化作滾燙的淚水,順著臉頰滑落,滴在地板上,暈開一小片深色的痕跡。
她站起身,走到鏡子前。鏡中的女人眼眶通紅,嘴唇卻揚著抑制不住的笑意,眼底的迷茫被一種嶄新的光芒取代。她伸手理了理額前的碎發(fā),像在整理一份重新出發(fā)的勇氣。
晚上讓飯時,林靈不小心把鹽放多了。可她吃著那盤咸得發(fā)苦的青菜,卻覺得格外有滋味。窗外的路燈亮了起來,暖黃的光暈透過紗窗落在餐桌上,像撒了一層碎金。她想起陳亦總說她讓飯難吃,卻每次都吃得干干凈凈,然后笑著說
“下次我來讓”。
“等我通過了考試,就去你以前常去的菜市場買菜。”
林靈對著空著的對面座位說,仿佛那里正坐著那個熟悉的身影,“聽說那里的阿姨會偷偷多給一把蔥,就像你以前總讓的那樣。”
睡前,她把準備好的材料一一放進文件袋,身份證、學(xué)歷證明、照片,還有那支陳亦送她的鋼筆。筆帽上的劃痕還清晰可見,那是某次出任務(wù)時,他用它撬開了反鎖的房門。
月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照進來,在文件袋上投下一道細長的光。林靈躺在床上,聽著窗外偶爾傳來的警笛聲,心底一片安寧。她知道,這條路或許會布記荊棘,但只要一想到那些與陳亦相關(guān)的風(fēng)景,腳步就會變得格外堅定。
畢竟,她終于要踏上他走過的路了。哪怕只是隔著時光的塵埃,哪怕只是循著風(fēng)中的回音,也足以讓她在漫長的黑夜里,看到屬于自已的那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