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是常態,屬于預期結果,但是毫無疑問,這試驗成本還是太高了。
陳羽都在想,怎么減小這種試驗成本。
減小試驗成本,陳羽想到了幾種辦法。
第一種辦法,便是安裝無人遙控系統,在彈射后,飛機在無人遙控系統操作下,進行遙控,控制飛機返回地面。這種對無人遙控技術非常高,目前中國還不具備。
第二種辦法,就是建立地面彈射臺,比如火箭滑軌,模擬彈射過程,這種自然就不需要通過飛機真實模擬,還可以進行飛行員彈射訓練,不過這里面蘊含著很高技術,投入也非常大,能否有這樣一筆經費,那都是未知之數。
第三種辦法則是研制可重復使用試驗機,通過加固機身并安裝多套彈射系統,其中一個彈射,另一個座椅不彈射,還可以操控著飛機安全返回著陸。這種最起碼在殲-6戰斗機上面是不具備的,或者得大改殲-6才行。
第二天,陳羽就見到了郭振東,郭振東已經完成體檢,沒有受傷,下一次的試驗,將是在兩個月后。
“郭振東同志,你對‘hty-5’彈射座椅感覺如何?”陳羽問道。
作為‘hty-5’彈射座椅研制負責人,陳羽有必要了解使用者的評價。
郭建東已經知道,陳羽是hty-5研制負責人,并沒有因為陳羽年輕而輕視陳羽,反而眼中帶著一抹敬意。
作為試飛員,從第一天開始就被告知,當試飛員是勇者的游戲,每一次試飛都是有死亡的危險,試飛員有一個傳統,那就是早早寫好了一封遺書,當犧牲了以后,遺書將會交給自己的父母或者妻子。
彈射座椅,這是飛行員最后一道安全保障,能夠讓飛行員多一份活的希望。
郭振東說道:“從第一次坐在‘hty-5’彈射座椅上,我有一種感覺,那就是舒服,坐起來非常舒服,座椅的調節機構可以根據飛行員的身材進行調整,這一點我和我同事都給予很高的評價。”
陳羽略微點了點頭,彈射座椅的設計時,他就充分考慮了人體工程學原理,能夠為飛行員提供舒適的乘坐體驗。
從舒適度來說,‘hty-5’遠超中國之前的彈射座椅。
“在操作彈射的時候,也很簡單,直接就彈射出去了,沒有卡頓,我估計整個彈射時間是03s到05s之間,比起以前我進行的彈射試驗,更有安全感。”郭振東說道。
這一次,郭振東其實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的。
彈射座椅的試驗,這是非常危險的,受傷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就是彈射出去,降落傘沒能打開摔死,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但是這一次,彈射非常順利,降落傘也很順利打開。
落地的時候,郭振東立馬通過求救電臺與試飛院取得聯系。
陳羽和郭振東聊了足足一個多小時,這一次他前來試飛院,是因為這是‘hty-5’彈射座椅第一次彈射試驗,后面的彈射試驗,陳羽就不一定過來。
他只希望,hty-5的彈射試驗能夠順利完成,不然的話,將會影響著殲-7改,更是會影響到殲-82。
一款飛機的定型,必然是各方面都滿足技術要求的,技術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