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渦噴-13完成定型并批量生產,將代表著中國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巨大飛躍,標志著中國有獨立自主研發航空發動機的能力,也讓中國擁有著先進的航空發動機。
先進的航空發動機有多昂貴,吳尉升這些年幾乎每年都有出國考察、交流,再清楚不過了。
陳羽雖然年輕,但是后生可畏,其他的不說,僅僅在航空發動機上面的造詣,就讓吳尉升驚嘆不已。
放眼全國,沒有一個在發動機領域,能夠超過陳羽。
吳尉升也終于相信,渦噴-13是陳羽帶隊研制出來的。
陳羽保持著謙遜態度,對于這些老前輩,他一直以來都很敬重。
不管他們學術高低,技術水平如何,僅僅當年舍棄國外優渥生活回到一窮二白的中國,支撐起中國的科學技術力量,就足以讓陳羽佩服。
陳羽設想過,假如當年他是美國高校教授,收入可觀、生活優渥,妻子老婆過著相當不錯的生活,而中國在戰爭中一片廢墟,百廢待興,他有沒有勇氣放棄國外優渥生活,回到窮困潦倒的中國?
大概率是沒有這種勇氣的!
“陳羽同志,看到你,我就看到了我們中國航空發動機的希望,我想我也可以安心的退休,不用再擔心我們中國航空發動機的發展!”吳尉升笑道。
快70歲的吳尉升和其他老專家一樣,對于航空發動機領域技術人員青黃不接的局面憂心忡忡。
十年前,領導在航空產品質量座談會上指出:“航空工業就是有心臟病,要好好治一治這個心臟病。”并表示可以研究引進英國‘斯貝’軍用航空發動機,在代表團與英國多次接觸、磋商后,英國同意向中國單獨出售民用‘斯貝’發動機。
經過多輪談判,雙方簽訂了中國引進英國‘斯貝’軍用航空發動機專利的合同,僅僅這些專利合同,就高達7679萬英鎊。
后面投入在仿制上面的錢,那就更多了,而經歷近十年,到現在‘斯貝’第一期基本建設工程都還沒有完成。
一旦渦噴-13研制成功,那么代表著未來二十年,中國有屬于自己的先進航空發動機使用。
有這二十年時間,中國應該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技術人員了。
陳羽謙虛道,“吳老,我們這些后輩,可還指望你們這些老前輩再扶我們一程。”
陳羽對于自己定位很清楚,他技術上面沒問題,但是他資歷有問題。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話: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他太年輕了!
年輕就給人不靠譜的印象,而且哪怕上面領導認同,組建科研團隊,陳羽也壓不住人!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人家憑什么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