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飛機,比如受力構件,都得用到大型鍛壓機去加工。
大型飛機,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是真正的一個國家工業力量的體現。
像運-8這樣的大飛機,中國也就西飛能夠建造,一年的產量就一兩架!
陳羽想研制更先進的軍用運輸機,怎么可能研制得出來。
陳羽看到領導的反應,知道領導不相信,他也沒有多說什么。
他有著一整套運-8技術資料,便可以在運-8基礎上進行一系列改進,研制更先進的軍用運輸機。
領導們不相信不重要,只要他相信便可以了。
回到北航,陳羽便去跟老師進行匯報。
錢永強看到陳羽回來,也是很高興。
“看來還是很順利的,現在我對彈射座椅、發動機更有信心了!”錢永強欣慰地說道。
后面,彈射座椅會至少再進行一次彈射試驗,而發動機會進行一段時間的地面試車,再進行空中試車。
等到空車試車完成后,便會裝備到殲-7改樣機上面。
殲-7改擔任著一系列新技術的驗證,至關重要,上面領導都關注著殲-7改。
錢永強頭上可還掛著殲-7改總師,他同樣關注著。
其他方面都好進行實驗,包括陳羽堅持的采用芯片,改變過去的模擬電路技術。
對于陳羽主導的大規模數字集成電路系統,說實在錢永強也是帶著懷疑。
軍事裝備,往往講究的應用成熟的技術,并不需要最先進的技術。
殲-7改直接應用那么多的技術,這在中國航空歷史上是第一次。
而這里面承擔的風險是巨大的!
戰場環境,是非常復雜的,不穩定技術,就無法在戰場生存。
這種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微處理器,以前他們從來沒有真正接觸過,只在進行對外交流時,聽過而已。
可是真是假,根本無從得到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