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鍵盤,技術要求并不算高,電路方面就是一個細心活。
陳羽只用了一天,便制造出一個鍵盤出來。
顯示器方面,由液晶模塊、控制板、電源板、高壓板、信號轉換板、液晶屏構成。液晶模塊,包括玻璃基板、液態晶體、網格狀的印刷電路、時序電路和背光??刂瓢?,則是起到信號轉換作用,把各種輸入格式信號轉化成固定輸出格式的信號。電源板,則是提供電力。高壓板,也就是一個電子整流器,負責升壓和控制。信號轉換板,主要包括cpu、電路轉換、輸入信號集成電路等。
而液晶屏,毫無疑問是屬于最有價值的,也是難度最大和最危險的部分。
另一個便是主機,也是最為核心的,主板、處理器、內存、硬盤、顯卡、聲卡、網卡、機箱、電源、散熱器、光驅都是在主機,說是最有技術含量的都不為過。
花了幾天時間,陳羽制造出一臺電腦。
他寫了一份科研申請經費,提交上去。
當天學校領導和錢永強等人就找上陳羽,被陳羽帶到實驗室。
在陳羽看來,這臺電腦并不美觀,顯得傻大粗,顯示器屏幕小小的,也很厚,主機方面也顯得差強人意。
唯一還行的,便是鍵盤和鼠標。
但是在領導們看來,卻是驚為天人,大受震撼。
他們難以想象,計算機竟然可以做成這樣子,這簡直是太顛覆他們的認知。
看著領導們一副震撼模樣,陳羽心中暗笑,不過他也可以理解。
雖然計算機從二戰之時就誕生了,但是那種計算機體積龐大,屬于科研、國防專用。
‘個人電腦’,這是直到去年ib
pc問世,‘個人電腦’這一術語才正式確定下來,此時美國的個人電腦時代大幕也才堪堪拉起。
至于中國這邊,更是幾乎沒有這種意識。
哪怕有計算機技術,但是計算機技術應用于個人使用,這種思維完全沒有。
至于微型機,那和個人計算機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不管是從思維方面,還是性能方面。
陳羽介紹著自己研制的這臺電腦,甚至還親自操作演示一遍。
在陳羽看來,這一臺電腦配置非常落后,但是這已經是中國工業的天花板,中國都得努力不斷克服困難才能批量生,可這臺個人電腦,依舊是讓領導們震撼不已。
“陳羽同志,這么小一臺電腦,運行速度真的可以達到500萬次?”校長一臉震撼,很是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