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的錢永強笑呵呵的說道,“陳羽,你的學術水平確實完全達到國內頂尖,這一點我是仔細觀察過,確認無疑。現在學校缺乏人才,人才出現斷檔,我們這些家伙老了,原本應該是到了退休享受生活的,可是還是得繼續發光發熱。”
“沈校長說的沒錯,你可以考慮留在學校,在學校你也可以參與科研,照樣能夠發揮出你的作用。”錢永強笑道,“我們北航與其他學校不同,不僅僅要教學,培養人才,也是科研之地,參與航空航天領域的科研任務。”
陳羽也不由得露出思考之色。
他之前的心思,是畢業后加入601所或者610所,參與戰斗機的研制。
可是隨著殲-7改建造樣機,殲-82項目推倒重來,等到這兩款飛機定型批量生產,中國就有屬于自己的二代半戰斗機,短時間內迫切性就大減。
哪怕有要開展三代機研制,頂多就研制一款。
而且要突破的技術難關很多。
倒不是設計難度,而是制造難度!
第三代戰斗機,有一個特征便是機動性、電子系統的提升,以及部分隱身的嘗試性使用。
“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先敵摧毀”的作戰思想牽引著第三代戰斗機發展的全過程,隱身、超聲速巡航、高機動能力和敏捷性、綜合化航電系統以及良好的可維護性構成了第三代戰斗機的五大典型特征。
第二代戰斗機,還有戰斗機、截擊機、戰斗轟炸機等等區分。
到了第三代戰斗機,講究的則是多用途戰斗機。
也就是戰斗機,不單單要有空戰能力,還要有對地攻擊能力,以及能夠執行截擊、制空、護航、反艦以及偵察等多項任務。
無非是在一款第三代戰斗機的基礎上,強化某方面的能力,但是依舊具備其他方面的能力。
第三代戰斗機一個核心,便是發動機。
不再是現在的渦噴發動機,而是渦扇發動機。
渦扇發動機比渦噴發動機擁有更多的優勢,比如高效率,比如高可靠性。
這也讓渦扇發動機,成為了第三代戰斗機、第四代戰斗機的標配。
而現在中國工業水平,哪怕陳羽拿著一套完善的先進渦扇發動機設計圖,中國也制造不出來。
精密加工方面達不到要求!
先進渦扇發動機,很多零部件得用四軸加工中心,甚至是五軸加工中心進行加工制造。
而現在,中國有沒有四軸加工中心,這都不好說。
至于五軸加工中心,大概率是沒有的!
四軸加工中心,已經是屬于戰略管控,被列入巴統禁運名單。至于五軸加工中心,哪怕中國出比市場高數倍的價格,估計都很難很難買到。
在這種情況下,陳羽去601所、610所的必要性,就沒有那么強了。
留在北航,反而是不錯的選擇。
北航不僅僅可以參與戰斗機的研制,還可以參與到直升機、運輸機、轟炸機的研制。
而且不僅僅是局限于航空領域,還可以參與航天領域。
略微思索后,陳羽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