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姑蘇自古以來便出美女。
西瓜從井里面撈出來,陳羽切西瓜著。
“都是一家人,千萬別客氣。”陳羽招呼著大家。
大概半小時后,許靈韻叫陳羽,卻是面條煮好了。
陳羽去廚房,然后端著鍋出來。
許靈韻則是拿著碗筷,陳羽給每人打了一碗紅燒牛肉面。
等到晚上十二點鐘,大家才各自回房睡覺。
因為兩家人都在,陳羽、許靈韻也沒有住一間,這讓陳羽很無語。
要是三四十年后,哪怕沒有結婚,同居都是很正常的事,哪像現在,臉皮都很薄。
第二天一大早,天都還沒亮著,他們便出發前往看升國旗。
這時候的升國旗,和以后那是兩碼事。
建國以后,到1976年,國旗升降是沒有詳細規定的,國旗桿下的升旗系統為電動裝置,廣場的升國旗任務是交給京城供電局,由負責為城樓供電的工人師傅擔任。
胡其俊便是擔任著1951年到1976年這二十多年的升國旗任務,‘一人升旗’時代,可不是天天升國旗,只在元旦、春節、勞動節、國慶節等重要節日,和國家舉行重要會議、重大外事活動時才會升國旗。通常是早晨把國旗升起,黃昏時把國旗降下,沒有固定的時間。
直到1976年6月,一個由電力工人升旗的時代結束了,接替的是京城衛戍區的警衛戰士。升國旗的旗手人數也由過去的1人改為2人升旗,而且從以前的逢重大節日升國旗改為每天升國旗,也是從此廣場每天都有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
當然,這時候升國旗依然不奏國歌,升降國旗的時間也不固定,旗手通過斑馬線時,還給穿梭的汽車和自行車讓道。
直到今年,武警部隊京城總隊第六支隊十一中隊五班奉命接替京城衛戍部隊擔任廣場國旗升降和守衛工作。也是這時候,升旗旗手的人數由2人改為3人,升國旗時間按照京城天文臺編擬的升降國旗時刻表執行。
陳羽等人坐車來到廣場,此時天已經微微亮,廣場看升國旗的并不多,跟以后人山人海沒法比,那時候都得凌晨0點就趕緊去排隊,排隊還不夠,還得會跑,不會跑也沒用,搶不到前兩排的位置。
這時候,也就只有來京城出差的人,才會來看升國旗。
至于旅游?
不存在的!
沒等多久,就看到3名武警戰士組成的升旗組開始執行國旗升降任務,中間是擎旗手,兩邊為護旗手,過往的行人主動停下腳步,仰望緩緩升起的五星紅旗,唱著國歌,那種升國旗的莊嚴與神圣,得到了體現。
陳羽看到,兩邊家人的眼中,情不自禁地落淚。
這個時代的人非常樸素,愛國那是真的愛國。
畢竟父母那一輩,小時候是真的經歷過戰火,知道和平的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