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點則是續航能力有限,所攜帶的武器彈藥有限,不能長時間的巡航和制空,速度上鷂式戰斗機都不是超音速戰斗機,而是亞音速戰斗機,而海鷂式巡航速度08馬赫,最大飛行速度125馬赫,對上很多款戰斗機,速度上都有很大的差距。
再者作戰半徑短,鷂式戰斗機作戰半徑僅為370公里,海鷂式戰斗機改進后,對面攻擊半徑463公里,高空截擊作戰3分鐘作戰半徑750公里,偵察搜索距離也就750公里。
陳羽卻毫不客氣地利用超級科技模擬器獲得這海鷂式戰斗機、鷂式戰斗機的技術。
英國人在垂直短距起落技術上,絕對是獨步世界,就是美國都沒法跟英國人比。
蘇聯為‘基輔’級航母而設計的艦載機‘雅克-38’戰斗機,都不如英國人的海鷂式戰斗機。
走過鷂式戰斗機,是一架殺氣騰騰的狂風戰斗機。
看到這架狂風戰斗機,陳羽不由得眼睛一亮:“這架狂風戰斗機,真是漂亮!”
狂風戰斗機,這是一款性能很優秀的戰斗轟炸機,也被譽為戰斗轟炸機時代最后的輝煌,整個戰斗機的發展歷史趨勢,便是多用途戰斗機。
未來,多用途戰斗機便是取代戰斗轟炸機。
陳羽還記得,三四十年后,戰斗轟炸機隨著狂風戰斗機退役,全世界只剩下殲轟-7戰斗機和蘇-34戰斗機是專職戰斗轟炸機了。
那時候的歐洲,已經用臺風戰斗機去取代狂風戰斗機。
而實際上,狂風戰斗機總體性能是要比殲轟-7戰斗機要先進不少,畢竟狂風戰斗轟炸機采用了變后掠翼布局,飛行性能遠超殲轟-7。
狂風戰斗機,這可是英國、德國以及意大利研制的雙座雙發超音速變后翼戰斗機,是為了適應北約對付突發事件的‘靈活反應’戰略思想而研制的,用來代替f-4、f-104、‘火神’、‘堪培拉’、‘掠奪者’等戰斗機和轟炸機,主要用于近距空中支援、戰場遮斷、截擊、防空、對海攻擊、電子對抗和偵察。
首架原型機1973年才試飛,1976年投入批量生產,1980年7月才開始服役。
整個狂風戰斗機產量,總共生產了近千架,可以說是一種非常非常成功的戰機了。
從70年代開始,戰斗轟炸機便迎來了鼎盛時期,出現了很多經典名機。
蘇聯有蘇24‘擊劍手’戰斗轟炸機,有米格-27‘鞭撻者’戰斗轟炸機。
美國有f111戰斗轟炸機。
歐洲則是有狂風戰斗轟炸機!
這些戰斗轟炸機,在進行著爭鋒。
陳羽欣賞著這架狂風戰斗轟炸機,他甚至認為,這是最先進的戰斗轟炸機,是戰斗轟炸機目前的巔峰,超越美國與蘇聯的戰斗轟炸機。
雖然陳羽知道,未來戰斗機的發展趨勢是多用途戰斗機,但是并不妨礙中國需要一款先進的戰斗轟炸機。
畢竟中國國土面積遼闊,需要各種機型,中國這么大,可以容得下各種先進的戰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