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敏銳地發(fā)現(xiàn),項梁被困對他也是個好機會。如果項梁被他救回,
他一定能獲得更大的話語權(quán)。
至于項梁身死,項籍上位,楚懷王本能地感覺這不是一件好事。
項梁是一個會遵守貴族規(guī)則的體面人,而項籍則是把別人臉面活剮了的惡鬼。項籍每打下一座城池,幾乎都要燒殺搶掠一番,殘忍之名響徹諸侯,人人畏懼。楚懷王也畏懼項籍。
楚懷王趁著項家內(nèi)部有人支持他,召集群臣召開會議,商議兩路軍隊攻秦的事。
在楚懷王的安排下,諸侯一路沿著漢水北上入秦,一路從中原老路西進入秦。
武安侯劉邦被楚懷王命令為西軍統(tǒng)帥,領(lǐng)軍入關(guān)。
項籍對楚懷王的決定很是不滿。
自己扛住了王離和章邯,劉邦豈不是白白占便宜?
項伯說服項籍:“此戰(zhàn)以救兄長為優(yōu)先。秦二世膽小,只要武安侯逼近函谷關(guān),他必定會召回王離,兄長之圍便得以解除。此后王離阻攔武安侯,我們正好沿著漢水北上,定能先入關(guān)。”
項籍不能反駁項伯那“以救兄長為優(yōu)先”的說法,只能同意。
不過項籍還是給劉邦使了絆子,不允許其他諸侯幫助劉邦,只讓劉邦帶著自己的兵馬去攻打秦國。
劉邦向來把面子上的事都做得很足。
楚懷王召集諸侯,他又是頭一個趕到,連兵都沒帶幾個。
劉邦對楚懷王和項籍告罪:“武信君被困,季心急如焚,來不及召集軍隊,便先來拜見大王。大王和將軍有用得上我的地方請吩咐,我愿效犬馬之勞!”
項梁擁立楚王后,沒有讓楚王給他封侯,而是自號武信君。項梁雖讓劉邦稱呼他為兄,劉邦也恭恭敬敬喚項梁“武信君”以示謙恭。
劉邦這么積極,項籍也給了劉邦面子。
項籍做出了溫和大度的長者模樣,對劉邦道:“請沛公助我,發(fā)兵佯攻函谷關(guān),逼退王離!”
劉邦欣然同意。
楚懷王單獨召見了劉邦,說的話卻與項籍不同。
他不希望劉邦佯攻,而是盡可能地打擊秦國。
楚懷王對劉邦道:“武安侯用兵如神,又是寬厚長者。秦地也已經(jīng)受秦暴政久矣,秦人不一定心向秦二世,武安侯未必不能直接滅秦。若武安侯入關(guān)中,寡人定封武安侯為王。”
劉邦也欣然同意。
楚懷王又對項籍開空頭支票,說項籍若能先入關(guān)中,就單獨封項籍為王。
楚懷王誠懇道:“待秦滅,武信君勞苦功高,當(dāng)被封王。將軍如果能先入關(guān)中,其功勞也當(dāng)封王。”
項籍卻沒有在意楚懷王給的大餅。
他若想稱王,無須楚懷王同意。
楚懷王是想用封王來激勵他速破秦軍,但項籍另有打算。
項籍已經(jīng)看出秦國的虛弱,滅秦不過須臾。
滅秦之后,如何確立項家的霸業(yè),才是項籍現(xiàn)在關(guān)心的事。
普通的將領(lǐng)只會關(guān)注眼前的戰(zhàn)事,如項籍這樣天才,已經(jīng)在規(guī)劃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