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劉盈就納悶了,為何蒯徹此刻就沒想過齊地,沒想過自家老鄉?
“你可想過,齊地剛遭遇燒屠,所有齊人都期盼穩定和和平。你讓阿兄割據齊地,不提齊人愿不愿意跟隨阿兄叛亂,就說他們被裹挾在三分天下中,多少齊人會枉死?”
“再說天下。戰國七分天下戰亂不休,統一乃大勢所趨,只是選取何種重整天下的方式,諸子百家各有意見。難道縱橫家一脈是沖著把天下分得更細,讓大爭之世永不停息,才去鉆研縱橫的學問?”
“戰國雖結束,秦國卻不停止暴政。統一不過十幾年,庶民群起反秦,天下再入戰火。特別是楚漢紛爭,不知道會有多少生靈涂炭。”
“怎么會有人想著把快要結束的戰火點得更大,將已經快結束戰亂的庶民再次卷入戰亂?”
“你或許是無妻無子,所以不在乎別人妻離子散。但你難道無父無母嗎?看到別人的父母慘死,你真的半點觸動都沒有?”
“有治世之才,卻偏沖著擾亂大世而去。這樣的人,你們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劉盈這一路,親眼見到了何為生靈涂炭。
比起帶兵亂跑,他以一個流浪孩童的身份,一路上接觸的都是被亂世迫害的最凄慘的人。
華夏人自古安土重遷,都成了流民了,自然是最凄慘了。
那些想要吃他的流民,他憤怒,他也悲哀。
如果有的吃,哪怕是最難以下咽的麥飯,又有哪個正常人會去吃小孩?
又不是項羽。
“別說了,不是人人都像你這樣有理想。”韓信心疼道。
他家幼弟一直嬉皮笑臉,很少有過正經的時候。哪怕是剛從項羽那里逃出來,他也沒有哭訴痛苦,而是頑皮搗蛋一如往昔。
現在的劉盈臉上沒有半分笑意,更不見平日頑皮神情。
瘦削的孩童一路上肯定吃過很多苦,流民絕對也是他受的苦中的一環。
好不容易回到安全的地方,當幼弟見到一個想要把天下攪得更亂的人,說的卻是庶民何苦。
放馬歸南山。
惟愿海波平。
韓信突然想起了以前劉盈給他開的玩笑。
或許弟弟不是在開玩笑,而是借開玩笑直抒xiong臆。
義父和盈兒在秦未滅的沛豐,就是這樣的人。
劉肥也常感慨戰亂中的民生疾苦。劉家都是這樣的人。
自己是這樣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