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律規定,若不能考上正規軍,戍卒一年一換。加上路上的時間,大概最多會耽擱個兩三年。
若考上了正規軍,不僅每月有糧餉,還能把家人接到駐地入籍,朝廷會賜予田宅,一家人就能團聚了。這也是較為溫和的將中原庶民遷徙到邊疆的一種方法。
無論現在的戍卒將來能不能通過考核,立下軍功,但至少他們在戰場上不死,是能在頭發尚青的時候回家的。
有些戍卒不太明白這些律令,稀里糊涂就來服役了;有些戍卒知道律令,但不相信大漢會照做。
太子親自帶著勛貴子弟來向他們講解律令,他們就有點信了。
自己真的可以回家?如果立了功,還可以帶著爵位回家?
若有爵位,除了朝廷的征召,地方上的徭役,他們都可以不去了!
爵位高一點,甚至能免妻兒父母的徭役!
戍卒比冬季天空更昏暗的眼神,漸漸多了神采。
他們聚在一起討論爵位,討論戰功。
反正上戰場都得奮力殺敵,匈奴人可不會因為他們膽怯就手下留情,那一定要多殺幾個匈奴人賺軍功啊。
蒙恬看到這一幕,有點眼熟,又有點陌生。
曾經所向披靡的大秦兵團,就是靠著軍功來驅動。
秦律嚴苛繁瑣,庶民就算再小心翼翼,只要官府需要刑徒,他們都會成為刑徒。想要不成為刑徒,唯有立功得爵這一個途徑。
是以秦人人人渴望上戰場。
劉盈仍舊以軍功驅動戍卒,但對戍卒說的話卻是他們的家鄉很好,父母妻兒的徭役賦稅都不重,大漢官吏沒事幾乎不不會去打擾他們。
只要匈奴不攻破大漢的邊境,只要大漢不重新組建龐大的軍隊,他們的家人,他們的朋友,他們的父老鄉親,都會平安地活下去。
等他們立了戰功,得了爵位,就可以榮歸故里,家鄉一切未變,就在原地等著他們。
“打完仗,該孝敬父母的孝敬父母,該疼愛妻兒的疼愛妻兒。還沒成親的人有了爵位,肯定能取個漂亮妻子。”
劉盈不僅派勛二代去講解大漢的政策,自己也親自去宣揚這些讓蒙恬聽著很陌生的言論。
在秦人心目中,戍卒就等于幾乎一輩子回不了家。就算回家,大秦拖欠的爵位都要上溯到滅六國的時候,他們立了功,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有田宅領。至于免徭役,大秦年年都是朝廷組織的徭役,免不了。
打完仗就回老家結婚?蒙恬看著劉盈臉上的壞笑,心頭有些觸動。
王元有些擔憂:“戍卒思鄉,會不會逃走?”
蒙恬搖頭:“只需要在邊疆待滿一年就能歸家,他們為何要冒著牽連全家、鄰里的重罰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