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么覺得韓信比自己還幼稚?可惜現在是拐騙韓信的關鍵時刻,他不能出言嘲諷,賺取經驗值。
劉邦搖頭:“我也厭惡大嫂,但只打算在還大嫂人情的時候多諷刺幾句,恩情還是要還。你是盈兒的阿兄,給盈兒做個有恩必報的好榜樣。”
劉邦本來沒想做這件事,但劉盈諷刺了他一番,他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
劉盈已經夠頑皮,現在都想讓韓信鉆他褲襠了,如果不好好引導,豈不是更令人頭疼?
劉邦以前養劉肥時沒怎么費心,生活比現在肆意多了。
自從劉盈長到會跑會跳會開口諷刺人的年紀,劉邦一日比一日沉穩,連臟話都減少了許多。
劉盈的學習力太強了,他說一句臟話,劉盈能給他編十句不重樣地到處罵人,然后說是他教的。
想著以前的肆意,和現在面目全非的自己,劉邦不由心生滄桑。
辭別后一同歸家
對劉盈的神異,劉邦雖然還是不敢細想,但劉盈專門提到要來找韓信,且一反常態黏著韓信不放,他便先放下思考,先解決韓信的事。
能被劉盈叫阿兄的人,沒有一個不被劉盈利用。
劉盈叫了韓信許多聲阿兄,以后似乎還要繼續叫下去,而不是直呼韓信的姓名,可見韓信此人有多少值得劉盈利用的地方。
而且劉邦對韓信確實也很有好感,愿意幫助韓信。綜合感情和利益,劉邦決定咬牙多養一個人。
短期資助和長期供養的壓力是不同的。劉邦只是一個亭長,還要養一妻一妾兩兒一女,平日手頭又很松,常常接濟別人,經濟實屬不寬裕。
韓信不是孩童,養他的費用可不低。劉邦還要籠絡他,不能逼著韓信干活。
雖說就三年,劉邦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挺冒險的。
看韓信對南陽亭長的怨恨,如果他捉襟見肘養不了韓信三年,現在韓信對他有多少信任,將來就有多怨恨。
這么一想,劉邦有點認可兒子的話了。
好事沒做到底也是做好事,你怎么能怨恨恩人?韓信你這樣品德有虧,需要改!
他買了肉和布,先拜祭了韓信的父母,又給錢讓客棧管事的找人帶信,尋了施舍飯的老嫗和南陽亭長,說自己要上門拜訪。第二日,他才駕車帶著韓信和劉盈上門。
劉邦自稱韓信的遠親,現在當了秦吏,家境寬裕了,便來淮陰接韓信到自己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