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張蒼、毛亨和浮丘確實與父親同屬于荀子一門,李由聽李斯罵過這幾個儒人。
張蒼和浮丘沒什么本事,但毛亨卻深受荀子喜愛。李斯很遺憾毛亨跑太快,沒能把毛亨和他藏的《詩》一同焚了。
李斯厭惡毛亨等人,那么毛亨等人教導的弟子在李斯死后,對李由冷嘲熱諷,實屬正常。
李由手指輕輕敲著桌案。
如果真的是張蒼、浮丘、毛亨的弟子,那就不太可能說謊。
即使父親厭惡儒生的迂腐,但這三人也有儒生的優點,那就是正直。
啊,不對,張蒼除外。
李由好像想起了什么臟東西,忙把腦海里的臟東西刪除。
“你親自去給章將軍送信,問他是否知道我已經被夷三族。”李由對下屬道,“再派人關注西邊,看是否有使者前來。”
雖然很荒謬,自己和父親被誣告謀反,父親被夷三族,自己居然繼續在外為將,可李由被一頓冷嘲熱諷了,對信中之事信了幾分。
帛書中除了仔仔細細地嘲諷他之外,剩下的內容就是說大秦不值得,讓李由趕緊另投明主,免得李斯死后都吃不到冷豬肉。
“你們法家本來就是墻頭草,見勢不對拔腿就跑。不會吧不會吧,你都被夷三族了還要為大秦效死?你其實不是師承你父親,而是師承我的老師們,是愚忠的儒生吧?但愚忠在儒生中,也是被嫌棄的啊?你是哪一支賤儒?”
李由看完了帛書,抽劍把帛書砍成了碎片。
他再次疑惑,寫信的人真的是想勸降他,而不是激怒他?
劉盈在軍中炫耀自己給李由寫的信,彭越也很茫然:“盈兒,你真的不是激他出城決一死戰?”
劉盈笑道:“那不是更好嗎?對吧,阿兄?”
韓信點頭。
滎陽城已經人心惶惶,士氣低落。他們又隱于暗處。
如果李由貿然出城尋找他們,韓信有信心誘敵入山林,打一個漂亮的殲滅戰。
彭越想了想,也覺得是這么一回事。
只要李由敢跟著他入山,他就能繞死李由。
兩位青澀的未來名將達成了一致意見。
彭越的思維偏了,忘記劉盈那封勸降書有多離譜。
劉盈沒覺得自己離譜。
對從小生長在富貴窩里的李由,任何利益誘惑對他都沒用。
他已經詳細地闡述了李由不逃就死的事實,還搬出了張蒼、毛亨和浮丘來證明自己書信的真實性。
李由只要有點智商,就知道自家夷三族的消息是真的;李由只要有一點自尊,在以荀子門人的身份拆穿李由自欺欺人的心態后,李由就不能不睜開眼。
如果李由既沒有智商,也沒有自尊,那他也無可奈何,只能再等一等,等咸陽來人取李由的狗頭了。
反正損失的是李由,又不是自己。